南京虎踞龙盘,负江带山,是六朝古都,十朝都会。自古以来,南京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源远流长的人文积淀,成为钟灵毓秀、群英荟萃之地。南京的书画艺术更是美术史上光耀夺目的明珠。
东吴时期一代绝手皇象,六朝四家曹不兴、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都在书画史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俱变古形,开一代新风,他们共同缔造了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个高峰。南唐时期,山水画“南宗”流派大家董源、巨然;花鸟大师徐熙;人物画巨匠周文矩、顾闳中均是开宗立派的大师。至明清,曾鲸、髡残、石涛皆为风气引领之人物。锐意创新的清初金陵画坛更是艺术史上一抹亮丽的色彩,其代表人物龚贤在衰靡的时代风气中画出新风格,形成了金陵画派。
近现代的南京仍然是中国书画艺术蓬勃发展的重镇。绘画上,以傅抱石为代表的“新金陵画派”组成了“江苏国画工作团”,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两万三千里旅行写生,巧妙地运用了传统笔墨,表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突破了旧笔墨的束缚,在传统的基础上创造新笔墨。金陵四老林散之、萧娴、胡小石、高二适皆是近现代中国著名的书法家。林散之大器晚成,他的草书直接改写了海内外对当代中国书法的认识。“金陵四老”是20世纪中国书法的代表性人物,其作品也代表了南京乃至江苏地域杰出的书法成就。他们在书法实践、理论、教育等方面,为现代中国书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书法领域与“新金陵画派”相互呼应的书法大家。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南京书画艺术史的发展不但占据了中国美术史的半壁江山,更是中国书画艺术不断继承发展、不断开拓创新的历史。它始终代表时代风貌,引领时代风气。时至1979年,这是中国正式开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的第一年。中国的发展进入了历史的新阶段,对文化艺术的繁荣复兴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南京书画是金陵文脉的核心部分,此时南京书画院在历史的呼唤下产生,南京书画院是南京书画家聚集之地,承载着传承和发扬金陵文脉的责任和重担。著名书法家林散之出任首任院长,从此奠定了南京书画院在全国的高度和地位。成立大会上,时任市委书记的周伯藩致辞,希望书画家们要放开手脚,大胆创新;各种形式、各种风格、各种流派要兼收并蓄,要培养新人,不断壮大队伍;同时要进一步做好对外文化交流。南京书画院承续金陵文脉,开始以书画记录南京的社会变化、人民生活、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南京书画院40载的历程是南京飞速发展的40年,南京书画院作为南京书画艺术的重要平台,承担了南京书画艺术时代发展的重任,充分体现了南京书画艺术的时代精神。
一、明德守正,家国情怀
《大学》首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开宗明义地指出“明德”为大学之道的首要。
明德是要有家国情怀,始终将个人的命运同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南京书画院第一任院长林散之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干部廉正清明,与民共甘苦,深为感动,他谓人曰:“中华振兴有望矣。”1950年起,林老屡次当选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在任公职期间,江浦旱情严重,林老大胆决定掘堤排灌;发生特大水灾时,他日夜组织抗洪,捐出家中大量树木抢险,决堤时险些遇难。林老晚年历经烫伤,车祸,身体屡遭摧残,仍顽强地站了起来。正是因为怀有为人民服务、为人民书画的家国情怀,林老方能甘于平淡寂寞,在公职岗位上尽职尽责,在书画创作上抒写时代。
明德是要有为天地立心的使命感。当下社会,经济繁荣带动了书画艺术市场的繁荣,因此出现了一部分人急功近利、为市场创作、追逐时风,他们被名利所物化,也最终将被时代的洪流淹没。不忘初心,必果本愿。林老3岁喜案头涂鸦,5岁便能对物写生,6岁入塾,12岁便书画皆能。他一生不断求索,磨砺自我,直到76岁才以毛泽东诗词《清平乐会昌》名动海内外,为中日外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正是这样的内外兼修,使林老在晚年时不但达到了他艺术创作的巅峰,更践行了他“不要学名于一时,要能站得住,要站几百年不朽才行”的志向。特约画师萧娴先生也曾道:“学书者务必脱略名利。名利之贪心萌发,艺术之真趣顿失。若无殉于艺术的操守,艺术断无成就。艺术需要痴情,名利窒息一切艺术。”
明德是要有高标独立的精神,是守正不挠的坚持,是勤业敬业、为人周正。自古以来,品德就是评判一位书画家的重要标准。无论技法多么高超,人品有缺都将为艺术史所铭记与贬损。人之无德,行之不远。只有严于自律,以德润身,慎独慎微,方能技道双进,在充满诱惑的现实中,坚定不移地向着艺术孤寒的巅峰迈进。
多年来,南京书画院的书画家们始终心怀家国,在明德守正的道路上前行。孙晓云名誉院长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连任三届全国党代表。还有许多书画家活跃在各级人大、政协等社会工作中,为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出谋划策。他们坚持推广与传播南京文化艺术,足迹遍布欧亚非;以文艺支援老少边穷地区,走过东南沿海、西北边陲。没有经济效益,其他书画家不愿意去的地方;文化薄弱,文艺基础差,缺乏名师名家的基层,都是南京书画院书画家们战斗的阵线。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展现了南京书画家的高尚品格与情怀,肩负了南京书画家应有的社会责任与使命。
二、取材现实,关注人民
“为谁创作、为谁立言”是文艺工作的根本问题。40年来,南京书画院的书画家们始终将目光集中在现实题材创作上。金陵山水曾经哺育了金陵画坛半个多世纪的创作。走进新的时代,书画家们的视野比之先贤有了更进一步的拓展,始终坚持以南京的山川景色、社会风貌、人民生活等为描绘对象,形成了“南京画家画南京”的品牌展览。在书画家们的笔下,书法作品不仅抄录金陵有关的古诗文还记录南京的民俗风情;画作之上不再只是虎踞龙盘、桂梅掩映、雅士行吟,还有古迹新貌、地标建筑、如织游人。特别是南京特有的明城墙,书画院的书画家们更是倾注了大量的心力,形成了系列作品。明城墙的作品集中展现了当下南京对古城墙的保护以及它焕发出的新生机。那些寄托了金陵画坛忧思激愤的山水,褪去了古人以诗凭吊往事的寂寥,挥去了新亭对泣的悲痛,展现出了新时代的勃勃生机。南京书画院新址设在老门东,书画家们在这个与秦淮河连成一片的文化景区内,迸发出极大的创造力。他们笔下南京著名的民俗元宵灯会,比桨声灯影、六朝金粉的传统秦淮河更加绚丽夺目。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安定营造出了南京新的元宵盛会,它们在画纸上以水墨、水粉等多种形式展现出来,记录了传统民风鲜活的当下。抚今追昔,南京是近代中国史上重要的城市,不仅名家云集还是许多近代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书画家们也着力刻画那些近代史上风云变幻之际的革命先辈战斗之处、民族苦难承载之地。燕子矶、梅园新村、南京长江大桥等都是他们以画笔铸就的纪念册,以供观者牢记历史,砥砺前行。
林老的代表作《江浦春修图》长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画界最早反映现实生活的名作之一。画卷描绘了1954年洪水为灾时,靖江泰兴二县帮助江浦修堤劳动时的场景。画作的题字上他详细记录了水灾的严重、江浦修堤的进度与成果,以及后续几年中水利工程的发展使得今后水涝旱灾可保无虞。字里行间洋溢着对于人民劳动力量的赞美和国家水利工程进步的赞叹。40年来,在林老的影响下,南京书画院的书画家们始终将创作人民作为创作主题。南京书画院原院长朱道平先生为人民军队创作了《大茅山下》《征程万里》等优秀作品;建党70周年之际,刘红沛创作了《一大代表在南湖》。20世纪90年代的南京城在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年初见成效、三年面貌大变”的号召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老南京的画家施邦鹤从1995年起,骑自行车走遍南京,画下大量速写,自1996年起,历时300余天,用白描的手法、传统的散点透视和构图布局,绘制了巨幅白描《公元1997年南京城胜景全图》。至2018年的“南京画家画南京”展览时,他又绘制了一幅《南京胜景全图》。两张图记录了40年间南京城的飞速发展与欣欣向荣。书画院的专职书画家们还以古典名著、禅宗经典、传统戏剧等文化题材入画,参与国家各项重点工程。
在创作之外,书画院的书画家们还坚持在每年春节为人民群众、一线军警等书写春联祝福;在五一劳动节为劳模送书画作品;义务为普通书画爱好者进行专业的讲座与指导,走进劳动人民,走进现实生活,用手中的笔传播书画艺术,从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需要。南京书画院的书画家们始终坚持为人民创作,立足生活现实、植根脚下土地,这也是南京书画创作40年来蓬勃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三、独立日新,奉献精品
作品是书画家的立身之本,优秀的品格、高尚的情怀、现实的取材都需要通过精良的作品来展现。南京在美术史上的数次艺术创作高潮都伴随着新技法的开创、代表性作品的诞生、新审美理念的建立。独立日新中包涵两层意思:一是独立精神,二是进取精神。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即进取。独立日新便是以独立精神,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不断进取。
老一辈的书画家中,林散之院长为当代草圣;特约画师萧娴“豪情书似康南海,逸气才留郑小坡”;杨建侯多有《南京解放》等主题性巨作;陈大羽书画篆刻自成一家,雄鸡更为天下闻名;曹汶山水气韵恢宏,自成所象;吴毅画笔浑涵汪茫,以古为新;尉天池为当代书法巨擘,他在书法创作、理论研究和书法教育等方面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是当代中国书法的高峰;许怀华专于人物,逸笔勾划,生气远出;秦国良人物画题材广泛,注重表现人物精神性格;徐纯原书画格调高古、静穆雄浑,长于鉴赏;朱新建、刘二刚是新文人画的代表人物,作品意境古朴深奥,画风反求稚拙;张伟的山水重写胸中丘壑,追求诗性思想。朱道平以山水闻名画坛,屡获大奖,是全国有影响力的新金陵画派领军人物之一,也是当今南京书画艺术家的优秀代表。他画中层层叠叠的点线已然成为朱氏特色,丰富和发展了传统国画技法,既蕴含传统艺术之神韵,又散发现代审美之灵性。施邦鹤油画、水粉、版画、线描及水墨等均有佳作;曹钧山水笔墨精微、品格高雅;范扬出身世家,其绘画涉猎的范围广,山水、花鸟、人物无不擅长,红衣罗汉系列街知巷闻,是当代最受大众所关注的画家之一;孙晓云更是当代中国女书家的一面旗帜,必将为书法史所铭记,她师承传统,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面貌;徐开利擅长水印木刻、水粉画及油画,重视表现其与社会的接触、与自然的对话;高德星为当代花鸟名家,创出极为个性化的视觉图式。
老一辈书画家们珠玉在前,中青年书画家们见贤思齐,在“八五思潮”、新文人画、书法热等当代书画风潮中,都是参与者与弄潮儿。他们投入到大的时代创新,不断以精品力作为当代书画事业添砖加瓦。在全国的美展、书展当中,书画院的书画家们屡屡入展、获奖。刘红沛的戏曲人物系列造型夸张写意,墨色并举,具有金属感的线条,体现西画观念的色彩,自然流露出一种现代感;李鼎成将西方绘画的严谨造型、色彩韵律和中国画的写意精神融合,展现出其耐人寻味的多样性艺术面貌。濮存周的水印木刻版画融汇地域特点和个人表现风格,意境思想高超;庄道静笔下的女性人物既妩媚多情又健康质朴,她通过对女性内心世界的刻画,表现她对当下的思考;李强的工笔重彩细腻空灵,特别是其淡雅工致的山水作品,有着极为强烈清新的形式美和装饰感,展现出舒适淡泊、幽美寂静的意境;刘春杰长期研究鲁迅先生,以此角度创作了大量水墨与木刻作品;沈威峰以写意花鸟见长,色墨混用,艳丽中有清气;张建华主攻山水,作品大气厚重包容,南北兼融并蓄,笔墨苍润;崔进主要以都市为题材,厚重耐读,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吴涛的写意人物大气豪放,代表作罗汉系列造型夸张、用笔遒劲、简捷;雷苗是新工笔花鸟画家的一员,她笔墨风格灵秀雅致,瓶里插花系列作品,已经成其标志性的艺术风格;孙洪的画作以大面积点染桃花而为人所熟知;傅明和工笔人物与写意花鸟均长;姚媛在山水花鸟之间以传统笔墨写出现代意境;罗凡的版画体现出水墨的趣味;甘永川的工笔花鸟画面单纯,宁静超脱;方原的画作灵动奇异,天真烂漫;赵名釜喜画高山大水,画作舒展厚重。
近年来,书画院还引进了许多青年书画家,他们中许静的书法在传统与现代中自由变换;范海龙的工笔人物唯美淡雅;薛治洲的书法隶草皆善,格调高古,沉稳朴茂;詹勇的工笔画发纤浓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杨运高以家乡山水为题,能以气势夺人;赵怡文以碎乱的直线,交织出几何形体,矛盾中求和谐;胡飞帆以女性独到的视角描绘现实世界,细腻而丰富;单鼎凯以水墨黑白体现画面厚度与质感;林聪文以超现实主义的方式表现潜意识的所思所想;翁乙超则始终专注以油画写实的方式反映现实题材。
南京书画院老、中、青三代书画家在艺术创作中都具有自己的创作思想与风格特征,也正是有了这些以独立精神笔耕不辍、不断进取的艺术家们,才有了作为南京书画重镇的南京书画院,金陵文脉也才有了传承、丰富和发展。正是有了他们的精品力作,才能将不同书画门类、风格、审美、题材、技法等百花齐放的书画作品展现在人民群众面前,最终凝练出的将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时代精品,也终将在高原上叠起高峰,为当代书画艺术史留下有价值的一笔。
金陵文脉,源远流长;群星璀璨,绵延不绝。我们当代的南京书画家,坐拥东南形胜,胸怀千载艺事,古有开山辟宗之先贤,今有时代弄潮之前辈,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我们只有见贤思齐,吸取前人之所长,在思想上明德守正、饱含情怀;在取材时走进现实,关注人民;在创作上独立日新、奉献精品;创作出属于我们时代的作品,描绘我们的社会面貌、人民生活、时代精神,成为金陵文脉合格的传承者与发扬者!
2019年6月10日于存仁堂
注:本文作者为民盟江苏省委副主委、江苏省政协常委、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南京书画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