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6月28日讯智慧康养小屋、智能动力膝盖、电动助浴系统……6月28日,一大波康复辅具新技术和新产品集中亮相第39届中国(常州)国家康复辅助器具产业暨国际福祉机器博览会,吸引了3万多名国内外专业人士和观众的目光。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司长李金华、江苏省民政厅厅长吕德明等出席博览会。
为特殊人群插上“自由的翅膀”
一名护工,不假手他人就能为卧床老人洗澡;数字化跑台能迅速调整人们的错误运动姿态……记者在江苏省伤残人康复中心展台看到,近几年江苏辅具器具技术发展突飞猛进。
“科技改变命运,康复改变人生!”展会上,记者遇到一位60多岁的女企业家,她因车祸致残,15年来一直使用省伤残人康复中心的假肢。随着假肢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她的生活质量也在逐步提升。目前,她自己经营的电商企业成功吸纳近百名残疾人就业。
除江苏展商外,本届康博会荟萃国内外180家机构和企业,规模大、产品新、看点多。人工智能、互联网+、3D打印、智能药盒、中医理疗、水疗等新技术和新产品集中展示,搭建起了康复辅具产业的全球平台,为社会打开了一扇全面展示福祉机器前沿的世界之窗。
作为此次康博会的主办单位,江苏省民政厅副厅长王小华介绍,江苏康复辅具制造有近70年的悠久历史。省伤残人康复中心最新的研发生产基地占地近20亩。目前,基地有各类加工设备90台,具备年万件以上生产能力和新产品研发能力。自主生产护理床,与国际著名的德国奥托博克健康康复集团合作生产轮椅车和各类辅助器具,研发生产各类残障人、老年人用品用具。
百万智能膝关节让肢残人“跑起来”
一群穿戴着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假肢器具的年轻人,在展会上热情洋溢地跳着热舞,残障没有阻碍他们散发青春的魅力。这一幕,成为全场焦点。
康复辅具能补偿很多老人、残障人士身体的缺陷,让他们回归社会,走出家门。记者看到,此次展出的两款智能动力膝关节是目前全球最先进的产品,价格在30-100万元不等。穿戴上这样的假肢,肢残人跑步、骑车、爬山,毫无压力。
江苏是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的省份,也是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省份。老年人口呈现基数大、增速快、寿龄高、空巢和失能比例高等特点。预计到2020年,全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1950万人,占总人口比例将达25%。九成以上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康复辅具需求量将呈现不断上涨趋势。
王小华表示,从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康养产业”、释放“银发”红利的角度,推动康复辅具产业发展都是利国利民的民生实事工程。当前迫切需要摸索出成本较低、覆盖面广、服务方式灵活的康复模式,用较小的成本满足广大人群的康复需求。
江苏首现租赁式“智慧康养小屋”
记者从博览会上得到最新消息,从前只能在大医院才能用上的专业康复器具将“飞入寻常社区”,大大改善社区康养条件,提升千万老人及残障人士的生活质量。
77岁的陈亚军老人居住在常州市幸福天年老年公寓养老,最近一段时间,他每天定时定点去楼下的“智慧康养小屋”做康复训练。这样的康养小屋,全省首批试点在常州已设立11个,分布在社区、养老机构和三级专科医院内。
脑梗出院后,陈亚军老人就转到了老年公寓生活,但康复训练确是长期的。康养小屋标配是一个线上平台 ,外加线下十多台康复仪器,比如早老干预、主动运动、娱乐认知、日常生活训练系统等。
陈亚军的基本数据输入平台后,系统为他设置了一套康复训练计划。每天做哪些训练,时长、强度、频率等都有时间表。从刚出院时只能坐轮椅,到半年后拄拐走路,老人生活基本自理。
“我们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定制这样的小屋,一般规格在80平方米,68万元左右。这和小区内普通的运动康复器材比,更科学、更专业。普通设备做完没有数据,没有监测。而老人走进这间屋子,就已开始被识别并定向服务了。”常州市钱璟康复股份有限公司研发负责人黄伟新介绍,小屋引用康复三级预防理论和智联网概念,结合AI人工智能、DT数据技术、IoT物联网及云计算技术,将康复医学与网络技术有机结合。建成后,小屋将以租赁方式交给社区或机构运营。
“高质量康养急需再添新保障。”江苏省伤残人康复中心主任田阿荣表示,很多疾病的黄金康复期是半年,与当前我国的医保制度、医院15天病床周转等政策因素成为一对突出的矛盾,严重影响了病人的康复和生活质量。将康复的主要阵地转移到社区、转移到养老院,是一个重要出口。但康复器材贵,康复专业医师少,导致社区办康复仍很困难。常州的探索可以说是一个积极的方向。
去年12月,民政部等4部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选择12个地区,试点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常州因康复辅具产业发展成熟,资源丰富,首批进入试点。截至目前,常州共有规模生产企业78家,年销售额100多亿元,产品约4000种,占全球品类的五分之一。
依靠资源优势,未来2年时间,常州将建设相关的清洗消毒、配置评估、物流递送等机构,开展相关职业教育课程等,将率先实现康复服务网络覆盖本地区50%左右社区。
调查还显示,社区康复成本仅为机构式康复的10%。为此,江苏省伤残人康复中心已向民政部门提交《在全省社区试点实施“老年康复辅具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建议书》。中心提出,将“共享理念”引入康复辅具领域,试点阶段拟用两年时间在全省96个县(市、区)选择100个社区开展。试点成功后,将向全省社区推广。
记者 唐 悦 通讯员 王小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