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长江大桥 清凉山 雨花台 燕子矶 南京中考首日这些全考到了
2019-06-16 08:20: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讯 昨天上午,南京市2019年中考正式拉开帷幕。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初中老师们精心设计、温馨送考,考生们笑容绽放走进考场。南京市招考院组织名师对首日语文、物理、化学三门学科详细点评。


中考首日老师们精心设计、温馨送考,考生们笑容绽放走进考场。学校供图

  【温馨现场】

  送考老师 给考生大大拥抱

  致远初级中学送考老师们穿上红色T恤,开心拥抱每一个孩子。伯乐中学校长张迎东做了一个“校长的朋友圈”大展板,上面写着:中考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斗,但是请相信,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考生和家长纷纷拍照。南大附中班主任贴心地给孩子们做了各个学科应考小秘诀卡片,送上加油可乐。金陵汇文学校的送考老师们准备了用心的小标贴、吉祥的小手环,给每个考生温暖的拥抱。百家湖中学送考老师集体红衣,用甜甜的糖果拼成“中考必胜”。中华中学上新河初中一位老师用导游杆高高挑起手工编织的“粽子”,祝福考生“高中”。

  【作文怎么写?】

  《你的和我的》 立足真实情境

  今年中考备受关注的作文题由生活中的文化碰撞现象导引——“端午节,奶奶像往年一样送来了端午食品——绿豆糕,你却不领情,对奶奶说:‘这是你喜欢的,不是我喜欢的。’”类似的现象在生活中屡见不鲜。作文题“你的和我的”就是立足这样“真实”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文化、思考生活。

  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金陵汇文学校朱佳伟老师认为,此题既关注了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的现实矛盾,也折射了老一辈习俗与新一代生活的思想碰撞。这种把“文化”与“生活”巧妙相融,兼具浓郁文化与生活气息的作文题,在教材中比比皆是,学生不但不陌生,反会有“似是故人来”之感……《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要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及“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2019年南京中考作文题很好地落实了这一理念。

  更难能可贵的是,2019年南京中考作文题还具有较大的开放度。从内容上看,虽关注传统文化,却又不拘于传统文化,从而能更好地引领学生尊重多元文化。“你的”“我的”可以指传统的与现代的,也可以指老一辈与新一代各自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思想认识、精神追求、文化理解等,甚至可以指虚化的彼此,如他乡的与本土的等;“和”字则表明二者之间可以是和谐共生的,也可以是并行不悖的,甚至是对立冲突的;从表达来看,文章可记叙,可抒情,也可议论,文体不限。因此,所有学生均有话可说,且可自由表达。

  【首日三门学科点评】

  语文

  将日常生活历史文化 融于考题

  南京市鼓楼区学科带头人、二十九中幕府山初级中学的徐溪老师认为,语文试卷借助南京的文化元素,创设仿真的生活情境,将日常生活、历史文化等融于考题之中。

  今年的毕业生是南京市初中使用统编语文教材的第一届。此份试卷以“语言表达能力”为主要考查点,充分体现了统编教材的特色。撰写广告词、语境中应对、设计采访问题、用说明的表达方式介绍等题,其能力要求都源自教材;汉字书写、字的音形义辨析及名句默写,则直接取材于课本,连名著阅读的范围也框在教科书重点推荐的12部之内。

  试卷设置了大量贴近学生生活的仿真情境,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日常生活融于一体。“身边的传统文化”题组,借助“探访小组”讨论、与家长沟通、采访非遗传承人、参观“南京创意文化周”展览等情境,安排撰写美食广告词、应对家长意见、设计采访问题、说明文创设计等题,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亲切感,利于学生发挥出最佳的语文水平。试卷多取材于南京文化,有“秦淮灯会”“传统美食”“南京白局”“金陵金箔”“南京创意设计周”“端午食品”等文化现象,也有“赏心亭”“燕子矶”“清凉山”“雨花台”等风景名胜;有历史上为国建功立业的王导、谢安,也有《儒林外史》中隐居南京的名士杜少卿,还有默默关心陌生人的人力车夫等。

  物理

  考了长江大桥 改造的意义

  南京市物理学科带头人、旭东中学校长吴永余认为,试题大多取材于教材和生活中实际。如第2题考查了声现象的多个知识点;第10题考查了电磁转换的重要知识点;第14题借助于生活中实际情景,考查了热学的相关内容等。全卷阅读量适中,第6题的快速估算及第28题的物理量关系推导等都渗透了文理融合理念。试题充分体现了依标据材、学科融合的思想定位。基于实验与能力的考查是本卷试题命制的最大亮点。如第5、11题立足于考生对平时实验设计的经历与理解,采用比较法分别考查了热学中相似实验的异同点。

  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南京市学科带头人蒋新老师认为,试题所选素材大都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能够轻松地将物理与之联系起来。如第3题,考查家庭生活中安全用电常识,培养安全用电的意识。第13题,结合南京的地标性建筑——长江大桥,通过电功率相关计算,从节能美观的角度了解大桥改造的意义。第14题,结合马路上经常看到的喷射水雾的环保车,渗透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理念。第19题,结合新型节能装置——空气能热水器,与电热水器效率进行相关计算比较,让学生体会科技发展对节约能源的意义。第27题,以“玉兔二号”成功登上月球为背景,考查重力、压强的相关计算。

  化学

  “嫦娥”探月 成试题素材

  南京市秦淮区教师发展中心化学教研员、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秦淮区学科带头人叶菁老师认为,试题素材联系生产生活,考查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情境源于生活,源于现代科技,如环境污染、化学物质与健康、“嫦娥”探月等;以教材基础实验为背景,考查学生从实验、图表中获取信息来解释相关化学问题的能力。试题源于教材,选用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探究实验”“基础学生实验”“练习与应用”等内容,通过重组或再现,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有效地评价了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发挥了教材在教学评价中的作用,引导教师在今后教学过程中进一步研究课标和教材,用好课标和教材,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具有很好的教学导向作用。

  江苏省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南京外国语学校教科室副主任陈懿老师认为,试题重视对课本主干知识、重点内容的考查,例如物质的组成、物质的结构、物质的变化、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物质的分类、化学用语、溶解度、身边的化学物质等;重点考查了教材上的探究实验、课外实验,同时还考查了课本上的基础学生实验,如常见气体的制备、常见物质的检验等。对基础的考查,以真实的情境、生活中的应用等形式呈现。考生只要重视教材,便可取得较满意的成绩。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刘颖

标签:
责编:马燕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