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千名青少年“忙种”迎端午
2019-06-07 07:05: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唐 颖  
1
听新闻

  一手拿着秧苗,一脚踏进水田,爸爸妈妈们带着孩子,戴上草帽,挽起裤脚,俯下身子,开始了插秧初体验。6月5日,在常州钟楼区邹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千名青少年体验者用劳作迎接即将到来的端午节。

  当天的开秧仪式上,演员们以诗歌朗诵演绎了古城常州泰伯奔吴、季子让国、运河输粮的典故;百名志愿者头戴草帽,卷起裤脚,吟唱着《在希望的田野上》,手拿嫩绿的秧苗,踏歌走入稻田,展现江南水乡独有的劳作美;舞台上百人童声合唱《稻香》的同时,200名小学生带领着500个家庭共同走进秧田,向技术娴熟的老农们学习插秧手法。

  “新秧初出水,渺渺翠毯齐;及时趁芒种,散着畦东西。”五星小学三年级的宋佳雪一边追赶着爸爸妈妈的“进度”,嘴里还背诵着古诗。下田才不到10分钟,她的脸已经热得红彤彤的。“这是我第一次下田劳动,真的感受到了什么叫‘粒粒皆辛苦’。”大脚丫伴着小脚丫,他们弓着腰在水田里,身前留下一片整齐的禾苗。邹区实验小学五年级的廖明涛已经是个“熟手”,边上还围着一群同学在讨教方法。“插秧是很辛苦,但是要总结经验,懂得用巧劲儿。”他一边说一边抹了一把汗。记者在水田里还遇到了来自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10余名外国留学生,他们也戴上草帽入乡随俗。初次体验插秧的里克说:“这活看看挺简单的,做起来可不容易,时间一长就腰酸背痛!”

  邹区实验小学校长蒋玉琴表示,以“稻谷”为媒,不仅让广大青少年零距离接触农耕,也让他们从劳作中感悟劳有所获、自食其力、勤俭节约的美德。 唐 颖

标签:
责编:王迅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