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这本书,带你打卡南京近代建筑
2019-05-31 07:46: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于锋  
1
听新闻

  南京是国内拥有近代建筑最多的城市之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南京现存1237处、1500余幢近代建筑。小洋楼鳞次栉比的颐和路历史街区、庄严肃穆的中山陵、典雅雍容的美龄宫……一处处近代建筑成为南京靓丽的城市文化名片。最近,一本融建筑与历史、知识与审美于一体的《南京民国建筑地图》由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推出,带引读者展开一番对近代建筑的“纸上行旅”。

  要欣赏南京的近代建筑,当然得有本地行家的导引。刘屹立和徐振欧是地道的“老南京”,在南京居住生活快五十年了。刘屹立是出版社的资深编辑,学建筑出身。徐振欧是国家高级摄影师,由他担任摄影的自助旅游读本《带一本书去南京》至今长销不衰。

  两位作者都有几十年的“近代建筑情结”。“‘来南京不看近代建筑,等于白来’——这句话看似玩笑话,却颇有些道理。”刘屹立说,每次有外地朋友来南京,他都会带朋友去看一些近代建筑,朋友们看后都会感叹“不虚此行”。徐振欧大学毕业后,曾在南京体育学院当老师,住在“中央体育场”内。“我后来才知道,我当年的住处竟是建筑大师杨廷宝先生的作品,曾是堪称‘远东第一’的体育场。”徐振欧对近代建筑的兴趣就此萌发。几十年来,他拍摄的近代建筑图片达到了六七万张,装满了好几个移动硬盘。

  在刘屹立看来,南京近代建筑是全中国近代建筑的缩影和杰出代表。从“中国固有之形式”到“简朴实用式略带中国色彩”,从纯粹的西方古典建筑样式到新颖的现代派建筑思潮,南京近代建筑体现了近代建筑师们的多元探索;徐振欧则认为,南京近代建筑融会了北方建筑的粗犷浑厚、南方建筑的灵巧细腻、西方古典建筑的雍容典雅、现代建筑的简洁明快,构成了一幅美轮美奂的都市繁华图卷。

  刘屹立和徐振欧曾经为以什么样的顺序呈现近代建筑大伤脑筋,几经商议,最终确定了以“总统府”为坐标原点,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放射出七条路线。“位于市中心的‘总统府’是很多来到南京的朋友必去的景点,地铁二号线三号线都经过这里,交通便利。”刘屹立和徐振欧向东排出两条线路,向北排出一条线路,向西排出三条线路,向南派出一条线路。七条线路从“总统府”延伸出去,按照门牌号码的顺序,一一呈现沿途的近代建筑,“这种写法的难度很大,但对读者很实用。”刘屹立说,读者可以带着这本地图,骑着共享单车,或者用“地铁+步行”的方式,一路看过,不错过,也不多绕路。

  通过七条线路梳理的脉络,这本书收录了600多处重要的南京近代建筑,用实景图片呈现的达到300多处,包括了重要的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级别的近代建筑,“市级文保”的近代建筑也尽量多多介绍,可以说,汇集了现存南京近代建筑的全部精华。

  在文字上,这本书力求明晰扼要,用最简洁的文字勾勒建筑的历史沧桑、人文掌故和建筑价值。同时还附上了“参观指南”,明确指出此处建筑是否开放,开放时间,以及在观赏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真正做到以图片说话,是《南京民国建筑地图》的另一大特点。徐振欧希望,要用艺术手法展现建筑的魅力,尽量做到呈现在书中的图片具有摄影作品般的意境,而不仅仅是“纪录片”。

  徐振欧对图片质量的要求很高,“拍近代建筑,我尽量拍大家没见过的;如果大家都见过的近代建筑,我就给你们来个看不到的视角;如果这个视角你也见过,我就会在画面美感上更加考究。”徐振欧有这个自信:这本书里的大部分画面,都是读者前所未见的“首发图片”,很多平日里不开放的近代建筑也在书中留下身影。

  书中大部分图片都没有人,用摄影界的行话说是画面特别干净。为了达到这个效果,往往选择在隆冬或者盛夏时节出动,“大夏天酷暑难忍,街上行人稀少,这样拍出来的图片就能‘干净’一些。”一些地处景区的近代建筑,一大早去拍摄效果更好。为了拍中山陵,徐振欧连续几天一大早五点钟起床,开车赶到中山陵,奔上高高的台阶,迅速按下快门,“如果再晚点,游客和工作人员就会多起来了。学校里的近代建筑,则可以利用双休日或者寒暑假去拍。”徐振欧记得,为了拍好东南大学大礼堂,暑假里他连续几天冒着酷热去拍,终于捕获了最佳画面。

  “ 每一张画面都得来不易,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徐振欧清楚记得拍摄的艰辛,也深深地乐在其中。书中展现的高楼门80号大院的孔祥熙公馆,是他在大院对面一座七层居民楼过道窗户里拍摄的;傅厚岗4号徐悲鸿旧居的图片,是他爬墙进去拍摄的;中山北路32号原国民政府外交部大楼、颐和路公馆区的鸟瞰图,是他冒着危险爬上周边高楼楼顶拍摄的。

  “要善于和房主聊天,态度真诚客气;带上各种证件,衣冠端正,看到狗一定要提防,不要去招惹……”寻访拍摄近代建筑中,两位学者也积累了很多“寻访经验”,他们也乐于与读者分享。

  在作者看来,南京是一座需要慢慢品味的城市。“坐在行驶的汽车里,不能让人静下心来细品,而骑行和徒步,才是品读这座城市最好的方法。”

  记者 于锋

标签:
责编:戴凌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