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学生爆料称商丘一中学只让高三两个重点班学生开空调,其余普通班有学生偷用空调,电工直接将电路剪掉。目前学校有老师表示,学校线路老化,都开空调电压器受不了。
如果电路老化是客观原因,但是,事件之所以引发热议,很大原因在于开空调的这两个班级恰恰是“重点班”。空调安装因班级而异,对普通班的孩子来说,带来的恐怕就不仅仅是“无空调可用”的损失,还有被边缘化的挫败体验。资源分配出现选择性对待,其实也不仅仅体现在“空调”上。此前曾有媒体报道,普通班学生被安排在走廊里冒着寒风进行考试,年级成绩前80名学生可以秋游,高考状元可以得到多重奖励……可以说,在师资配备、教育政策等方面,重点班和普通班存在着不少差别。
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资源如何分配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个价值引导问题,“厚此薄彼”“择优对待”,其背后实际是学校唯高考、唯升学率的功利主义思维。对校方来说,重点班的学生高考重点率高,有望考上名牌学校,能够打造学校品牌和影响力,额外的优质资源和倾斜性关照似乎就成了一种理所当然。
教育一旦功利,就必然短视。要看到,教育的最终价值和意义,在于激发全体学生的潜能,尽其所长促其成长为一个人格完善、健康成长的建设者,而不是缺少了平等精神和同理心的“高分人才”。
魏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