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5月15日讯5月15日,南京率先全省推出省市区校协同推进的名师公益空中课堂——“金陵微校”,百万中小学生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名师免费在线辅导。
“去年,南京市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成效显著。为巩固治理成果,形成长效机制,不断疏导校外培训需求,全市教育系统上下齐心协力、做了大量精心准备工作。”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潘东标表示,此次南京市在全省率先推出“金陵微校”名师公益空中课堂,是一项有益的探索。据了解,南京市从2001年就开始名师公益空中课堂的探索,全市各类在线空中课堂已开设课程数8300多节,受益学生数123万多人次。南京市名师公益大讲堂、《先锋网上作文》、鼓楼区“E学校”、六合区“惠万家·空中课堂”、栖霞区“栖霞云课堂”、江宁区空中课堂MOOC项目、玄武区“玄武教育空中课堂”等赢得广泛好评,均已成为本地、本区影响力较大的在线教育平台。
“我们一直在考虑如何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与教师志愿服务相结合,更好地满足学生课后学习辅导的需求,让优质教育资源在更大范围得到共享。”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潘东标说。今年,在优化整合已有经验成果的基础上,南京探索形成省、市、区、校协同推进模式,省、市重在规划、协调、指导,重视资源质量的把控;区、校作为实施的主体,以区为单位,面向区内学校,通过平台,为学生以及家长提供在线课堂服务以及辅导服务。此次上线的“金陵微校”是对全市各级教育部门在线公益教育服务平台的集中整合,服务更全面,功能更强大,针对性更强。
据介绍,“金陵微校”集名师在线、公益免费、资源精选、精准辅导等优点于一身,既有名师在线辅导,又有学生网上提问,解决了课后辅导“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增强了学习的针对性、互动性。平台可在电脑端、手机端使用,适应了移动学习环境。据悉,目前推出的是“金陵微校”一期项目,开通的栏目包含《名师专题指导》、《名师指导视频点播》和《在线答疑》。服务对象为初三学生。“中考在即,我们希望通过公益空中课堂为考生们提供精准辅导。学生遇到学习困难,可以登录平台,获得专业教师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据南京市教研室负责人介绍,为保证“金陵微校”专业服务质量,南京市教研室组建中考学科专家组,精心准备视频指导资源和若干专题复习文档供学生学习。视频指导资源计划每周每学科推一课时。各区中考学科教研员还安排教师值班,在平台中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解答。
焦点教育的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手机端“金陵微校”
作为“金陵微校”的技术支持,焦点教育的工作人员向大家展示了平台登录等相关操作。“首期项目覆盖南京市初三学生,全市初三老师也有各自的账号。每门学科按照具体内容分章节,‘金陵微校’上的课程时间在10—15分钟之间,不管是电脑端还是手机端,既能保证答疑解惑,也能保护学生的视力。”焦点教育工作人员介绍道。
“使用‘金陵微校’,操作步骤很简单,只需要拍照、提交即可。”科利华中学一位初三学生告诉记者:“我最喜欢的栏目是《在线问答》。平时写作业,遇到不会做的题目,爸爸妈妈经常也帮不上忙了。现在我可以直接向线上老师提问,老师通过微信一对一讲解,直观、准确还省时间!” 据悉,“金陵微校”未来将覆盖从幼儿到初中阶段学生,后续项目正在积极研发中,其中《家园共育》栏目将成为面向家长传授正确育儿知识的家长学校;《在线课堂》栏目将为小学和初中阶段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及指导服务;《在线测评》栏目将根据课程建设在线测试题库,利用大数据提供该学生参与课后检测的情况;《心理健康》栏目将依托全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专业服务机构“陶老师工作站”开设心理健康系列课程,开展心理咨询。
“金陵微校”学生操作问答
链接:
南京市名师公益大讲堂已开设141讲,总时长12600分钟,网络总点击量近28万次,十八频道《标点学堂》已播出280余期。
由南京市电化教育馆于2001年创办全国首家公益类作文学习网《先锋网上作文》,注册用户103.8万,有3500个班级群组活跃于网站平台,积累了数百万篇海量作文信息资源。
鼓楼区“E学校”,云集名师力量,形成“线下教学+在线学习”混合学习模式的重要尝试。针对学前教育育儿模式辅导的“宝爸宝妈学堂”的直播间开通,鼓楼幼儿园园长崔利玲讲座《像陈鹤琴一样做父母》直播当日观看人次即轻松突破10万+。
六合区的“惠万家·空中课堂” 受益学生数达172929人次,参与授课教师及技术支持教师达3000人次。
栖霞区地处南京市城郊结合部,远郊农村、保障房地区和外来务工家庭比较多,这里的学生和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更加迫切。“栖霞云课堂”让普通百姓免费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栖霞区栖霞网络名师课堂自2015年7月以来,参与教师达千人以上,累计授课达1600多节,听课人次达160万,惠及全区超过4万学生及家庭,节省家庭教育培养费用,按每节课50元估算,价值8000万元人民币。栖霞区率先开展的“互联网+栖霞教育”区域整体推进模式于2016年被载入中国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7和2018连续两年被收人《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
记者葛灵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