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江苏地震参数速报用时至少30分钟,如今,仅需1分钟左右,就能明确地震发生时间、地点和震级。”512防灾减灾日前夕,记者跟随省地震局,分别走进南京、溧阳、高邮地震台,看到深入地下监测地震的“尖兵利器”、不断优化的数字化分析系统,已为监测工作者“把脉地球”精准到分钟、精确到公里。目前全省正在建设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台网,预计2022年建成,并接入全国系统。
在南京基准地震台的一侧,有一个全封闭的小房间,记者看到一个正方形的水泥铸摆墩,地震计就被罩在其中。南京基准地震台台长陈飞介绍,地震发生的一瞬间,人脚底感受到的震感不相同,感受到震动的时间也有差异,但几千公里外的地震,这一扎入基岩的地震计却能敏锐感知到。南京地震台共有4个这样的地震计,平均每月接收、监测全球范围内的200-300个地震信息。
除了扎根地层,科学家也通过水温、水位的变化观测地震。“我们每天通过各种地震观测仪器记录各类地下信息变化,勾划出地球能量积累呈现的曲线变化。”溧阳地震台台长毛华锋表示,目前溧阳台作为国家基本台,同时又是“江苏省自动地震速报备份中心”,一旦省地震局机房发生故障,该备份中心可“接棒”传输数据。
全球范围内几千公里之外发生的地震,分分钟即可掌握。“地震波以5-7公里/秒的速度传向地震计,再通过模拟数字信号转换器传输到测报员的电脑上。”省地震监测中心副主任缪发军告诉记者,南京地震台5月7日5时19分监测到,在巴布亚新几内亚莫罗贝省发生了7.1级地震,震源深度130千米,从地震发生到南京台地震计受到感应,再到工作人员计算出地震要素,整个过程只需1-2分钟。
据悉,目前省测震台网中心和75个测震台形成全省测震台网,每间距35公里就有一个台站,“排兵布阵”测震、地磁、地电、形变、短水准观测等项目,实时监测地球“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