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是一个新事物,它需要一个生态圈的呵护与助推,而无锡经开区的创新实践正在证明,构建这个生态圈的正确方式是市场化。
一年一度的雪浪大会到了。从2018年的“从制造业中来,到制造业中去”,到2019年的“新工业人、新工厂、新工业梦”,雪浪大会的口号发生了微妙的转变——由过去的硬件迭代、设备更新、机器换人,跃升到了软件、数据、算力、算法的层面。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新工业人、新工厂到新工业梦之间,又有怎样的逻辑、思索与期待?作为这些创新得以实践的沃土,年轻的无锡经济开发区正在走出一条独特的新路,并回应着工业互联网产业变革的呼唤。
制造业呼唤“工厂大脑”
无论是走进阳光集团的3D试衣间,还是迈入无锡第一棉纺织厂的生产车间,新的民营企业也好,老的国企也好,在无锡,制造业生产和管理的自动化程度都是很高的,比如数十个摄像头在一秒钟之内测量出人体的数据,一排排自动化的纺织机一眼望不到尽头。
但自动化的实现,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这也是这片制造业热土未来努力的方向。
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都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问题。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订单意味着生存。就像几大手机生产商,隔几个月就会发布新的机型,增加新的功能,才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刁钻的口味。
过去,商家很难快速、有效地获取到消费者的想法,现在这样的沟通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生产者和消费者是无缝链接的,而且他们的沟通成本极低,效率极高。个性化的、快速的反应才能抢到更多的订单。
这是工业4.0或者工业互联网背后的迫切性。但是,处于工业3.0时代的制造业,很难一步跳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龙门。虽然硬件的自动化程度已经较高,但硬件之间的信息尚未打通。比如生产部门用MES管控生产流程,业务部门用ERP管理财务报表,各自的系统“各扫门前雪”,并没有打通。这对工厂来说,一旦某个系统出现失误,成本十分高昂。
MES和ERP的“相互隔绝”问题,正是工业3.0时代的一个缩影——工厂里的每个环节都像是一个个孤岛,想要从一个岛屿到达另一个岛屿,大费周章。大量的中国制造业企业,一直为了活下去而拼搏:成本特别高,利润特别低,即使是利税大户,也有吐不完的苦水。
制造业的未来在于变革,而变革需要有先行者的敏锐和果断。作为无锡最年轻的板块,无锡经济开发区一开始便将自己的成长与寻找制造业的升级之路捆绑在一起,努力将自身打造为长三角乃至全国工业互联网技术创新和应用的策源地。
无锡经开区一开始就希望从解决“制造业的痛点”入手,让无锡市大量的制造业企业从“头脑”和“思想”上得到更新。2018年的雪浪大会,让不少从业者看到了智能硬件的好处。但是,“机器换人”、“设备升级”的口号,又很容易使人落入到“花钱买装备”就可以实现企业升级的怪圈里。
通过多次的探索、调研,经开区意识到了很多制造业企业,其实需要一个真正的“工厂大脑”。工业设备的运用、生产资料的管理和调配,全靠“大脑”的指令。“大脑”还可以打破企业内部的信息孤岛,重塑生产流程。
而且,工业互联网技术应用之下的“工厂大脑”还有另一层意义,它可以超越企业的内部管理的范畴,它基于云计算的技术,既可以将企业数据转化为具有经济价值的数据资源,用数据来管理企业,同时,也有从公共平台获取知识,进行“线上”学习的能力,是真正的“大脑”。
这一构想的提出,无疑是“对症下药”,抓住了制造业的痛点,它还需要一个平台来实现。
联合打单的产业生态圈
经开区是务实的,也是开放的。对辖区内制造业企业不多的经济开发区来说,唤醒“制造业”需要采取一种崭新的模式,即要打造一个第三方平台的集聚区,用平台加生态的办法,来为整个无锡乃至整个长三角提供资源。
经开区引入的雪浪数制就是一个平台型企业,它是工业互联网创新和应用的领军新锐之一。它就扎根于雪浪小镇,用派出“小分队”深入工厂 一线,用雪浪云为企业提供解决方案。而整个经开区,未来将可能孵化更多雪浪数制式的企业,他们侧重于不同领域,但同样用数据和工业互联网技术来帮助制造业完成升级。这就是一个有平台、有生态的完整链条。
这些年,全国各地的经济开发区如雨后春笋,发展模式千篇一律,但无锡经济开发区则不同,它正在找到自身的优势。
很多经济开发区都愿意大量引入大公司的子公司或分公司,本身带来了大体量订单,或者通过战略合作,用传统的模式招商引资。这样的操作可以短期内令该区域的经济数据比较“好看”,但资源留不住。因为,大公司播散一个子公司,实际是母公司本身的模式的复制,它很难和这一块区域的“独特性”发生真正的融合。
无锡经济开发区更愿意引入“原创型团队”,必须一开始就踏踏实实在这里扎下根来,就像雪浪数制这样。原创型团队更有闯劲和干劲,更有一种改造制造业、引领行业的抱负和情怀。一旦政府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性保障和制度配套,这些团队就会爆发出创新的能量和热情,和整个开发区一同成长。
此外,无锡经开区更看重一种生态的构建,这是一种“类公共服务”。要在区域和区域周围,让创业者更容易地找到客户、合作伙伴。制造业的数字化升级,并不是一个团队或者几个人能够实现的一个问题,它需要联合整个链条里的主体。
当多个原创型团队、原创型平台企业一起发力,进行“生态协同”上的配合,经济开发区的产业生态就到达了一种较为理想的状态。无锡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无锡市雪浪小镇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冯爱东把这种配合称之为“联合打单”。这是工业企业的术语,指的是企业之间共同完成某个订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正在面临引爆的临界点。冯爱东相信,雪浪小镇将为它们提供关键的、耀眼的火花。
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核心平台,构建一个生态系统,而且这个系统还具有强大的扩张力和辐射力。雪浪小镇未来将不仅仅服务于无锡市,还将辐射至整个长三角。比如,雪浪数制的解决方案已成为上海高端制造、医疗领域的选择。此外,经开区也并不是要成为上海产业转移的被动承接者,而是要利用自己的禀赋,特别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和上海实现产业互动与融合。
过去,“星期天工程师”曾是无锡上世纪80年代的一大发明——让上海的工程师利用节假日时间到访无锡企业,为无锡的技术发展出谋划策,解决瓶颈问题。但现在,无锡人更希望立足太湖,用自身的独特优势撬动长三角一体化。
任重道远,与经开区同行
2019雪浪大会于5月9日至10日在无锡召开,800多家长三角制造业企业将加入“新工业人,新工厂,新工业梦”的议题的探讨,共商数字经济时代,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未来。
“三新”的愿景中,新工业人是主体,新工厂是抓手,新工业梦是目标。人是驱动任何事物的主体,数字化升级落到具体的工厂、每一个制造细胞中去,并不是靠机器的升级,也不是靠数据分析后的解决方案,更不是靠一整套软件。归根结底,“经开实践”的关键在于人的创新。
新工业人的“新”,即制造业的从业者应当用算法武装自己的大脑,时刻以制造业的场景、制造业的轨道作为思考问题的准绳,然后再应用新工厂中“工厂大脑”的数据和计算能力解决问题。如果他随时保持着这样的观念和意识,那么就是一位新工业人。
新工业梦如何可期?一方面,是数字化的平台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力,服务的经济总量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一方面,数字化平台改造出来的新工业人,开始逐步推动新工厂的落地开花,这就为新工业梦的实现、工业4.0或工业互联网的实现打下了基础。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进程里,包括雪浪小镇在内的中国参与者们,也应该有一席之地。
值得指出的是,无锡经济开发区以大数据、云计算升级制造业,为制造业提供“工厂大脑”的业务聚焦,加上以培育原创型团队,构建创新生态,已开创出一种独特的“经开实践”。但作为先行者,依然任重道远。
首先就是从上而下的考核与容错率机制。经开区培育初创企业、初创团队,存在着一定的“失手”机率。不像投资公司,多方撒网,即使多个投资失败,其他成功项目的高额回报依然可以弥补投资组合总收益。但经开区没有这样的条件,还没有时间进行大规模的布局。这时候,如果一味用原有的考核标准、GDP数字去衡量,可能将给年轻的开发区造成一定的压力。
其次,是普遍性的共识尚有待进一步构建。很多时候,跑基层、跑工厂的干部,更了解制造业的现实情况和真实痛点。但针对制造业的痛点,该从何处发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建议。这导致在区域的定位、战略的执行上,人们认识的差异十分巨大,从而也导致具体措施的推进压力重重。
但经开区的实践无疑是一种创新,而这种创新既基于无锡特殊的产业禀赋,也基于中国制造业升级的现实,更顺应了全球产业变革的趋势。因此,前景可期。
2019年,雪浪大会和雪浪小镇将进一步把制造业推向前台,把制造企业打造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先进生产力代表,引导、激发更多的企业走向数字化经济,与经开区同行。
作者 | 南风窗高级记者 荣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