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百项非遗绘就大运河鲜活生活图景
2019-05-08 07:42: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于锋  
1
听新闻

  大运河贯穿南北,流淌千年,用水的灵秀滋养着两岸的人们,也孕育了沿线特有的传统技艺、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民俗歌谣、工艺美术……因运河而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门类数不胜数,璀璨夺目。本次运博会上,在扬州花都汇举办的大运河非遗展,集中展示运河沿线38座城市丰富多彩的运河非遗项目,一百多位非遗传承人现场演绎,绘就一幅鲜活运河生活图景。

  流淌千年,大运河孕育璀璨非遗

  “此次展览集中、全面、直观地展示大运河沿途的非遗魅力,让观众充分领略大运河在文化、知识、思想、价值的传播、传承和创新等方面的纽带作用。”扬州市文旅局公共文化与旅游服务处处长顾红霞介绍,展览分为亘古遗音、雕版古风、灵剪巧刻等12个主题单元,展示展演各类来自江苏省内、省外的非遗代表性项目113项,其中包括古琴艺术(广陵琴派)、金陵刻经、扬州剪纸等七项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也有北京景泰蓝制作技艺、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安徽宣纸制作技艺等运河沿岸省(市)的国家级非遗项目。马维衡、张玉新、陈义时、杨兆群等艺高名重的非遗名家在现场为观众介绍和展示运河非遗的独特魅力。

  花都汇1号馆展览现场被打造成一座精妙的“扬州园林”,修竹山石点缀其中,手持游园券的观众在欣赏非遗的同时体会“移步换景”的园池之妙。“布展充分借鉴了国家级非遗项目——扬州园林营造技艺的构景手法,通过借景、透景、露景,使12个主题单元遥相呼应,整体和谐,营造一种静静讲述非遗故事的典雅氛围。”顾红霞说。

  展览现场还安排了非遗戏剧展演,选取江苏各地最传统、最经典、最能代表戏曲发展水平的剧种和经典剧目,扬州弹词、淮剧、黄梅戏、滑稽戏、昆曲、淮海戏等门类的中青年名家次第登场,这些戏曲曲艺门类的诞生和发展,都与大运河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小木船,承载着几代人“运河记忆”

  运河非遗多姿多彩,保留着很多已远去的运河记忆。兴化的国家级非遗项目“传统木船制造技艺”传承人周永干来自兴化竹泓镇的一个造船世家,“想当年,我们的船从兴化出发,到高邮进运河,将兴化的农产品卖到江南,然后拖回来一船船石头,用于铺路造房。”周永干一直坚守着父辈传下来的造船手艺,他造的正是当年在运河航行的“漕船”。“漕运船和海船不同,底部平坦,为的是多多装货”,举着按照比例复原的船模,周永干对运河漕船的特征如数家珍。

  以金坛刻纸国家级传承人杨兆群领衔的11位剪纸艺术家则试图用手中的剪刀来还原运河景观。“我们正在创作的是一幅百米剪纸长卷《大运河》,参与的艺术家来自运河沿线的江苏、浙江、山东、北京、天津等省市,大家都是喝着运河水长大的。”杨兆群等艺术家们将刻纸、剪纸等技艺和运河沿线省市的地域特色融于一炉,多方位呈现大运河的历史风貌和沧桑巨变。此次亮相的是基本创作完成的《大运河》常州段部分——《龙城古运河图》。“你看,这是文亨桥,这是文笔塔,这是篦箕巷,都是我们常州运河边的文化景观。”同样来自金坛的刻纸艺术家李祥给记者一一指出图中的“常州运河地标”。

  如果说剪纸表现的是运河柔美纤细的一面,孟河斧劈石盆景作品《京杭大运河》则给人以雄浑开阔的视觉冲击。为了本次非遗展,孟河斧劈石盆景制作技艺传承人魏达荣、魏玉宇父子,历时半年,用了珍藏已久的18吨石材,打造出长达18米的《京杭大运河》,成为展览中最引人注目的亮点之一。“18米的长度象征京杭大运河1800千米的长度,我们垒筑出普陀山、钟山、泰山、长城四个运河沿线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标识,分别对应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来自运河古镇孟河的魏氏父子有深厚的大运河情结,他们希望这个作品能够代表运河两岸的壮美风光和厚重历史,展示大运河绵延千年、生生不息的蓬勃生命力。

  走进大众,非遗才有持久生命力

  “我们希望民众不仅要走近非遗,还能够体验非遗,爱上非遗,把非遗带回家。”顾红霞介绍,展览设置了非遗文创展示区与非遗民俗文化体验区,让民众坐下来体验非遗民俗文化,把非遗作品带回家,全方位感受非遗技艺的魅力。

  培养运河非遗志愿者是扬州做的有益探索。“我们先后培养发展了1000多名非遗志愿者,多数是年轻人,他们真正爱非遗,想从事非遗传承事业。”

  在非遗民俗文化体验区,扬州通草花传承人戴春富正在给孩子们手把手地教授制作技艺。谁能想到,3年前,扬州通草花曾一度濒临失传,“后来,几位年轻的非遗志愿者加入进来,他们爱上了通草花,如今也担起了传承的重任。”顾红霞说。

  展览现场,18名非遗志愿者用讲故事和表演的方式进行讲解,演绎运河非遗的“前世今生”。来自扬州市曲艺研究所的扬州评话演员谭敏是其中一员:“我推广的是扬州剪纸,这个非遗项目与我的行当扬州评话一脉相通。”进社区,进学校,谭敏用接地气的扬州话传授剪纸技艺,让很多孩子们拿起剪刀,成了非遗项目的“小粉丝”。“孩子们对剪纸的感悟更加有趣,他们用剪纸剪出小猪佩奇等卡通形象,又为古老的剪纸增添了新鲜的题材!”

  让非遗来到大众身边,才能产生持续发展的动力。扬州古琴艺术家马维衡说,“广陵琴派”就是典型的运河非遗,她的诞生与运河造就的明清时代扬州的商业繁荣密不可分。如今,已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的广陵琴派依然在焕发青春。“当年我入门时,扬州学琴者不超过5人。现在,随着古琴艺术的广泛普及和有序传承,光扬州市就有一万多人在学习古琴。扬州还成立了非遗名师工作室,古琴、剪纸、刺绣等非遗项目交流融合,互相汲取艺术养分。”马维衡说,以古琴为代表,众多运河滋养孕育的非遗项目早已经走出扬州,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产生深远影响。

  记者 于锋

标签:
责编:戴凌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