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智造时代,更多工程师取代“蓝领”——来自苏南部分制造企业的用工调查
2019-05-06 07:34: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宋晓华 毕子晨  
1
听新闻

  最新发布的“二季度江苏工业景气调查报告”显示,专业技术工人与高端专业人才普遍缺乏依然是企业反映的痛点。近日,记者走进苏南几家制造企业,和企业高管、研发人员、一线工人面对面,发现了一些值得研究的新情况。

  现实:好的学徒要靠抢

  在康力电梯吴江分公司见到干旻旭时,他正急着出门。“明天第九人民医院开业,我们要把70多部电梯重新检测一遍,估计要忙到凌晨了。”

  干旻旭是公司售后服务部主管,从事电梯维保快20年了。“电梯维保行业人才比较缺,由于比较艰苦,年轻人不大愿意干,学徒难招,好的学徒大家都抢。今年刚走一个徒弟,自己开店去了。”他说,“做维保,刚开始师傅都会叫你去‘扫坑’,也就是做清扫工作。有的学徒心想,我好歹是个大学生,怎么让我扫地?扫不了一两天就不来了。我当年也是扫了一个月,师傅觉得这个孩子能耐得住性子,才开始教我维保技术。”他回忆,刚进公司时学安装,去工地的第一天就想回家,住的是集装箱工棚,没空调,大夏天前半夜是太热,后半夜蚊子来了,睡不着。

  “一般农民工可干不了我们这个活,我们的维保员工都得大专以上学历。”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司行政中心总监孙全根说,“电梯需要到现场安装,交付客户后要进入长时期的维护保养,这都是些技术活。1997年,全国电梯载运量不到100万台,现在已有600多万台,每台电梯一年要做30多次维保,维保员工作量蛮大的,所以这方面的熟练工紧缺。”

  高级工程师尤文涛是中达视讯有限公司的首席技师。在操作车间,尤文涛一边在屏幕上进行编程操作,一边按机器按钮进行调试。这份看似枯燥无味、单调重复的工作十分“烧脑”:“每天,我都要进入编程界面,成百上千次调试,以提高编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他的电控设计团队共有16人,90后占大多数。“招聘还是有点难的,因为至少二本以上学历,专业还要对口。我们这个工作比较枯燥,最主要是编程,天天对着电脑,不断去试同样一个问题,甚至有的问题需要三五个月才能解决。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不断重复做,不能浮躁。所以招人时性格太跳的不要,内敛型的更受欢迎。”他笑称,自己唯一的乐趣就是种花,回家给花浇浇水,看看今天长叶子没有,花开了没有,就算劳逸结合了。

  温文尔雅的李要飞更像个大学教授,他是江苏亨通光导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工艺工程师,曾获省五一劳动奖章。徒弟王文朋笑他“一个帅气的小伙,几年下来,发际线变高了,头发也变白了”。李要飞说,培养一个工艺工程师,至少要三四年时间,“不像有些电子工厂,可能一周培训之后就能上流水线,我们培训三个月也只是刚能上手。所以,从技术的角度来讲,我们希望实现更高的智能化,摆脱对工人的依赖。”

  90后鞠磊是李要飞的部下,毕业不到三年。他说,“90后想法蛮多的,大学同学有的从事汽车销售,有的转行到金融业,真正坚守专业进企业做技术的很少。”

  正如“二季度江苏工业景气调查报告”显示的,人才供给市场上愿意供职于工业制造业的人数逐年减少。相比以往,新生力量更愿投身房地产、物流等行业中。

  未来:工程师人数或超“蓝领”

  “现在公司一线工人有600人,工程师有300人。我们最终目标是工程师人数要超过‘蓝领’,打造知识型企业。”亨通光导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肖华说,大专学历的一线工人,并不是干简单体力活,更多是靠信息化自动化来完成整个作业过程。

  “光棒产业是一个逐渐自主化替代进口的产业。例如我们研发的超低损耗光纤,以前这个产品主要依赖进口,现在自主研发已经产业化。这个行业竞争也很激烈,今年光棒价格降到最低点,我们要不断进行装备升级、技术升级,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从而提高竞争力。”肖华说,以后工程师人数超过“蓝领”,制造业就不存在招工难了。

  中达视讯有限公司正在推行“540计划”,即在5年内直接人员减少到以前的40%。“目前已经实行三年半,减少到60%了。”尤文涛说,“直接人员就是流水线作业的人员,要通过自动化设备把这些人员替换下来。以后一线工人一定会越来越少,最后工程师数量肯定超过‘蓝领’工人。我们有的生产线以前需要42个人,现在只需9个人。”

  智能制造时代,工程师对于企业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例如,为攻克汽车马达制造工艺难关,尤文涛开发出了汽车马达“UVW”焊接机、中性点焊接机等数个自动化设备,能够应用于机械手、机器人、CCD视觉系统,提高了机器智能化水平。

  李要飞和他的团队研发的6米光纤预制棒熔接制造操作法,被评为2017年江苏省职工十大先进操作法。“一开始只有1.5米的光棒,后来我们开始研发6米长的光棒,需要把两个3米长、重量近500公斤的光棒焊接起来,焊接温度高达2400摄氏度,焊接的时间、位置,气体流量等任何一个参数不到位,都会影响光棒质量。”他说,2016年实验成功之后,焊接成功率只有80%,浪费还是蛮大的,能不能实现自动焊接?他们开始改造设备,实现自动焊接后,成功率从80%提高到95%,效果明显。

  在进入李要飞团队前,大专毕业的王文朋是个一线工人,因为技术突出被选拔进入技术研发队伍,“我现在是工程师,以后还要当主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传承:加强人才培训是有效路径

  如何获得更多高技能产业工人?受访企业普遍认为,加强人才培训是有效的路径。

  干旻旭是电梯维保业的“高人”,多次参加全国技术大赛获一等奖,理论考试更是所向披靡。“2016年行业协会有一个比赛,全国有一百多队参加,我们得了一个团体优胜一等奖、个人优胜一等奖。当时我的理论成绩是整场比赛第一名,出理论卷的专家还特地打了个电话给我,问我怎么会考这么高,因为好多人不及格。”

  “干旻旭团队能够在全国胜出,跟我们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司的培训机制分不开。公司的培训一个月两次,每次两课时,全员都要参加。同时好多荣誉基本上向一线倾斜,这也表明公司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孙全根说。

  中达视讯有限公司的首席技师尤文涛同时也是公司讲师,定期要给年轻的技术员、工程师上课。他参与筹划和建立的中达电机培训公共平台,已培养专业技术人才450余人,很多人成为企业技术骨干。像这样的讲师,中达有近200人。去年刚毕业进入中达的边泽说,培训有很多种,就像大学里的必修课、选修课,一些特别专业的知识是必修的,有些课可以选修,报你自己感兴趣的。

  乡镇企业起家的江苏永鼎股份有限公司,如今是国内领先的光缆企业,其成长离不开“星期天工程师”。韦祖国就是当年的“星期天工程师”。他用自身的经历告诉记者,加强培训是企业获得更多人才的重要路径。

  “我当时在上海一家国企工作,被偷偷摸摸地请到永鼎。作为工程技术人员,我当时不敢正面同单位领导说是去帮助支持乡镇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接送的车子也只能停在离家很远的地方,生怕被熟悉的单位同事看到。”韦祖国说,虽然当时乡镇企业里的工人基础都不高,但接受能力很强,很快跟上思路。即便我画的是一些草图,他们都能根据要求把设备造出来,做出的产品甚至比预计的还要好。通过一个又一个的周末培训,以永鼎为代表的乡镇企业逐渐培养起一批自己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操作熟练的能手,他们后来成为师傅,也带领了团队,有的成为劳模,创设了劳模、技能大师工作室,正是这样的团队引领企业进入发展快车道。 记者 宋晓华 实习生 毕子晨

标签:
责编:戴凌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