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故宫“网红”院长单霁翔退休 继任者王旭东为敦煌研究院原院长
2019-04-09 07:42: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黄阳阳  
1
听新闻
 
单霁翔
 
南京晨报记者采访单霁翔。图据交汇点

  4月8日下午,一条新闻一经曝出,瞬间点燃网友热情: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退休,继任者为敦煌研究院原院长王旭东。执掌故宫七年,单霁翔走完故宫的9000多座房屋,一手打造“上新即走红”的故宫文创,并实现了自己曾许下的“将故宫扩大开放”的诺言,故宫从一座文化遗产变成了全民关注的超级大IP,并间接带动了各地的博物馆热。

  踏破20多双布鞋,走完故宫9000多间房屋

  单霁翔生于195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师从两院院士吴良镛教授,获工学博士学位。单霁翔历任北京市文物局局长、房山区委书记、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主任、国家文物局局长。

  在国家文物局局长任上10年后,原本已届退休之年的单霁翔接过故宫帅印。随后的7年里,单霁翔和故宫,开始了“一发不可收拾”的网红之旅。单霁翔一直自称为故宫看门人,而非掌门人。

  5个月,他踏破布鞋20余双,走完了故宫的9000多间房屋。自1420年紫禁城建成,只有两人做到:他和他的秘书。

  他曾捧红《我在故宫修文物》,默默无闻、年复一年修文物的匠人自此成为男神。这部豆瓣评分9.4的纪录片,甚至超过《琅琊榜》和《舌尖上的中国》。

  他曾“恶搞”过明清帝王画像,在微信、微博世界里,故宫形象从此变成“萌贱网红”。不过,在故宫内部人士眼里,单霁翔本身已经成了故宫最大的“网红”。

  从口红到灯会,故宫成批量诞生“网红”之地

  单霁翔接任时,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故宫长期以来开放区域只占30%,186万余件文物藏品99%沉睡在库房。

  截至2018年,故宫开放面积由2014年的52%,达到现今的80%以上,8%的文物向公众展出。

  单霁翔在任这些年,故宫批量诞生“网红”。从文物修复师王津,到故宫文创、口红,再到文化活动“上元之夜”等等,故宫屡屡在互联网上掀起波澜。

  今年除夕,故宫临时接到“把中轴线亮起来”的任务,于是花了4天进行设计,用8天组装,前后仅用了12天就完成了一场掀起全网热议的“上元灯会”。这是故宫第一次大规模夜间开放,紫禁城第一次被真正照亮。春节期间,故宫邀请全国各地150家中华老字号,带着年货进紫禁城,来自80个国家的大使云集故宫,享受中国故事给他们带来的不一样的感受。

  2017年,故宫网站访问量达到8.91亿,把186万多件藏品的全部信息放到网上。同年,故宫文创产品销售达到15亿元人民币。

  继任者王旭东:曾柔性化解景点游客爆满

  继任者王旭东是甘肃人,1967年2月生于甘肃山丹,毕业于兰州大学地质系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1991年,王旭东来到敦煌研究院,从事莫高窟壁画及土遗址保护工作。2014年12月,任敦煌研究院院长。他也是继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后第四任敦煌研究院院长。

  敦煌莫高窟这些年也在积极创新。据了解,在王旭东任内,继故宫后,世界文化遗产敦煌也将开放夜场,预计在今年4月中旬至5月上旬开放。其通过开发和提供分类化、个性化的高品质研学产品,针对尊崇敦煌文化并希望深度了解石窟艺术、追求体验过程舒适感的游客提供差异化服务。王旭东表示,推出“夜游莫高窟”系列标准产品,是大敦煌全域旅游经济圈建设的重要内容,将为公众提供定制文化旅游服务,感受不一样的敦煌自然文化之旅。

  据了解,敦煌游客数量每年猛增,曾经在某年的暑期一度超过其承载负荷。王旭东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敦煌作为一个世界文化遗产地,我们提倡负责任的文化旅游:一是对文物负责;二是对游客负责,游客带着迫切的期待来,我们不能将他们拒之门外。

  王旭东采用了更为柔性的管理方式,将一天人数限制在12000人,采取了一天半旅游模式,所有游客在进窟前先观看两部数字电影。一来可以加深对莫高窟的了解,二来可以减少洞窟讲解时间,更大程度保护文物,缓减开放压力。交汇点

  “咱们南京的好东西还多着呢”

  ■相关新闻

  一手“捧红”故宫的单霁翔,祖籍南京江宁。这些年,他其实一直对故乡牵挂有加,并在多个场合表达了对江苏文化事业和传统文化发展的关注。

  【聊“爆款文创”】

  不要让大家只知道明城墙和夫子庙

  2017年,单霁翔接受记者采访时,在回答“南京是否可以向故宫取经,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大IP”这个问题时,单霁翔直言不讳:“南京的江宁很多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如阳山碑材等,缺乏宣传和开发利用,还不为世人所知,也没有走出南京。”他提出,南京可以抓住城墙申遗的契机,把阳山碑材、大报恩寺等文物元素与明城墙进行有机结合,打包后推陈出新,进而设计衍生出相关的一系列各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和产业,“不要让大家只知道明城墙和夫子庙,咱们南京的好东西还多着呢”。

  【谈“南京文化”】

  点赞城门挂春联,明城墙是特色“南京牌”

  单霁翔向南京晨报记者表示,南京艺术文化底蕴极为深厚,加上南博藏品丰富,在文创方面的开发潜力非常大。他点赞春节期间在南京推出的“城门挂春联”活动。

  如何能有更多的“城门挂春联”这样的爆款产品?651年的明城墙该如何进行保护和利用?单霁翔向记者表示,城墙一定要展现其尊严的一面,要有一个明城墙博物馆,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将明城墙的历史、现状进行立体展示。他认为,在众多南京地方品牌中,明城墙是可以打出的“南京牌”。

  【说“展出经验”】

  展览要立体呈现 文创产品要推“定制版”

  故宫博物院的每一次对外展出,都会让文物“活”起来。这背后要作什么方面的努力?单霁翔介绍说,所有的对外展出,都是立体化呈现的,不仅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展示,展览布置会注重情节设置,能给人呈现出一个故事,同一个类别的藏品也能在一次展览中呈现出来。首先会展示出版图录等,这些都会跟着展览走;二是会有一个国际研讨会,让专家学者来充分阐述;三是故宫演示也会跟上,比如用VR技术,会用微信、微博同步展示;四是在一次展览时,经常会研发出定制的文创产品,比如,之前所做的印度展就专门研发了60多件文创产品。此外一定要进行充分的宣传。

  记者 黄阳阳

标签:单霁翔;故宫;南京
责编:苗津伟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