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领导小组(扩大)会议日前在南京召开。2017年出炉的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中,我省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15所高校入围。作为全国高等教育规模最大的省份,江苏将如何抓住用好机遇,积极主动作为,大力推进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
提前布局,学科建设成绩喜人
建设高水平大学,江苏具有良好的基础。早在2010年,江苏率先启动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提出,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优势学科,为创建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提供支撑。
在最新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省入围“双一流”建设的高校取得喜人成绩。东南大学共有5个学科获评A+。“学校集中力量建设生物医学工程等15个一流学科(群),并布局建设量子信息、网络空间安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脑科学、人工智能等一批基础、前沿、新兴、交叉学科。”东南大学校长张广军说,目前东大已建成一批交叉创新的优质载体,如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研究院、丘成桐中心、城市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等前沿学术特区,智慧城市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等新型科研机构。
近年来,我省特聘教授计划、协同创新计划、高校品牌专业等专项相继组织实施,从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的角度,推动高校向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战略转移。南京大学校长吕建说,南大不断优化学科布局,加强理工融合、文理融合,在物质科学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地球科学和宇宙探索、哲学和文化传承创新、绿色发展和生命健康、国家治理现代化5个领域形成一批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学科。
除了入围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名单的南大和东大以外,入围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的13所江苏高校则紧紧围绕优势学科进行布局。南京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陈利根说:“南农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农业产业需求,着力打造作物学和农业资源与环境两个学科群。”通过深化综合改革奠定“双一流”建设的主体框架,南农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关键点,深入推进一流学科建设。
发挥创新优势,服务地方发展
建设高水平大学是我省实施创新驱动的需要。在本次会议上,吕建、张广军分别代表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与省教育厅签署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服务区域发展项目任务书。
南大近年来以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为依托,重点建设环保、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软件等6个产业方向的20多个双创平台,促进学科、人才、科研与产业深度融合,显著提高对江苏省产业转型升级的贡献率。“南大将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江苏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实施过程,以长江产经研究院等智库平台为依托,深入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研究,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吕建说。
“一直以来,东大把服务江苏作为学校发展的核心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和人才优势,强化校地协同,以融合促创新,以服务促发展,为江苏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产业未来发展服务。”张广军说,东大既依托化学、信息通信学科产出了一批以Science、Nature论文以及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等为代表的前沿成果,也围绕建筑、土木、交通和能源等产业领域,推动国家和江苏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同时,学校大力推动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生物医学大数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牵头并推动“无线通信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一大批国家级研发平台落户江苏。
南京工业大学校长乔旭说,南工大开展了服务江苏化工转型升级专项行动,积极参与南京市“两落地、一融合”建设,和江北新区签订建设领域战略合作协议,打造发展增长极,牵头建设的新型研发机构数达15所。此外,学校还和大型国企加强合作,为其提供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科研团队,探索以企业为主的产学研融合模式。
动态调整,机遇与挑战并存
“双一流”建设是一场有进有退的动态调整。对高校而言,这既是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的发展机遇,也意味着更多的挑战。
在这次会议上,不少高校都直面发展中存在的瓶颈。“南师大与国外高水平大学联合攻关重大科研课题等深度合作不多,师生海外学习研修、接收国外留学生攻读学位数量不足,教师国际化程度不高,学校整体国际化水平有待提升。”南京师范大学校长陈国祥说,此外,学校文、理、工学科的分布尚不均衡,部分学科的方向还有待进一步整合,需要优化学科生态。
对于“双一流”建设,高校期待多元评价体系。乔旭说,在高水平大学建设绩效考核中,可以针对不同类型学校与学科特点,采用综合积分法,考察内容涵盖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各方面,尤其将产生颠覆性创新技术、培养地方急需人才、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纳入考评,建立具有“中国特色、江苏经验”的多元绩效评价体系。
本报记者 王 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