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邱华栋携新书来宁交流 “作家中的作家”为读者提供独特价值
2019-01-10 07:31: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冯圆芳  
1
听新闻
 
邱华栋 本报资料

  1月5日,著名作家、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邱华栋携新书《作家中的作家》《金瓶梅版本图鉴》做客南京先锋书店。

  邱华栋向来以“多面性”著称文坛。他读书奇多,且酷爱《红楼梦》《金瓶梅》版本收藏;他创作量惊人,洋洋洒洒三十八卷《邱华栋文集》刚刚付梓;作为曾经的《青年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副主编,目前在“鲁院”负责作家培养,他密切关注当代文学发展动态,关注青年写作的新趋势、新亮点,不遗余力地推进当代文学向前发展。

  苏童评价邱华栋,说他“读书之多,多到恐怖”。邱华栋拥有3万册藏书,他在北京的几处房子全被用作了“藏书阁”。

  “我一年精读几十本书,泛读几百本书,加起来有七八百本书。”邱华栋说,“为什么读这么多书?我们生活在信息化时代,每天有各种资讯从四面八方潮涌而来,但读书是一种主动的信息获取,是你和作者之间互相的凝视和对话,这是任何其他信息获取方式无法取代的。”

  这一次,邱华栋带来的《金瓶梅版本图鉴》和《作家中的作家》,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作他的“读书笔记”,其中,《作家中的作家》一书意在“绘天才精神肖像,传大师旷世之音”。该书选取了普鲁斯特、卡夫卡、博尔赫斯、加缪、卡尔维诺、石黑一雄等十三位现代文学大师,作者从个人阅读经验出发,对大师们的创作进行精微的观察和独到的剖析,力图为中国读者带来世界文学的诗性观照。

  在邱华栋这里,衡量“作家中的作家”的标准,在于他们能否打破人们对文学的固有理解,为文学的嬗革开新风、辟新径:“我们没读过卡尔维诺,哪知道世界上还有这么有意思的作家?没读过博尔赫斯,哪知道文学作品可以把幻想性和知识性结合得这么好?没读过萨尔曼拉什迪,哪知道印度还有作家能把《一千零一夜》的传统和印度的喧闹现实,以及英国文学的影响结合得如此精妙?”

  归根到底,邱华栋认为,好作家的标准是能否为读者提供独特价值。“你凭什么要大家读你的书?我自己写作时也常常这么问自己。在我看来,作家一定要为读者提供有意思的信息。这两天读李洱的小说《应物兄》,我边看边赞叹,李洱实在太厉害了,《应物兄》简直是一部百科全书——里面有儒家文化,有诗经文学传统,但这些知识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经过作家天才般的审美想象处理过的东西,因而具有别样的价值。”邱华栋说。

  “当代中国文学应努力向一切文明汲取营养,然后写出自己独特的作品。” 邱华栋说。

  寻找与培养“作家中的作家”——在“书虫”和高产作家之外,邱华栋还拥有另外一重身份:发现、培养当下文学动态的密切关注者和青年写作的大力推动者。

  “做文学编辑能够第一时间发现文学的新苗头、新亮点,然后去推动它的发展。”邱华栋说。他曾抱怨,有很多青年作家写出了很漂亮的实验小说,可是那些批评家、大学教授们根本就不想去关注,“我们这些当编辑的,习惯保持一种宽阔的、包容的视线,对新的、正在生长的东西总是抱有巨大的热情,可有的人就是固步自封。坏的批评家等于拦路抢劫的罪犯,作家们应该把他抓起来暴打一顿。”

  邱华栋在《人民文学》担任副主编时,曾刊发过郭敬明作品,为此遭到了朋友的一顿“痛斥”,他很不客气地反驳:“郭敬明的作品为什么不能发表?它毕竟提供了一种新的审美样态,让人们看到年轻作家如何感受他所处的时代。”

  新的未必是好的,但毕竟启示着未来。在《人民文学》,邱华栋曾参与推动“非虚构写作”,鼓励青年作家走向生活深处;推动“边地散文”创作,包括资助作家李娟跟随哈萨克族牧民在阿尔泰山地区转场游牧;关注现代知识女性的“闺阁体散文”,作者多是80后、90后女作家,如纳兰妙殊、陆蓓容、沈书枝、张怡微,等等。“好多批评家说当代文学‘泡沫’太多,质量上乘的作品太少,我不这么认为。写作是基本人权之一,大狗小狗都要叫。数量上去了,自然有佳作脱颖而出。”邱华栋说。

  不过,邱华栋更愿意谈的,还是他自己的创作。他笑着说,别人过年喝酒作乐,他过年闭门写作,因为只有在这个时候,他才能暂时摆脱繁忙的事务,全身心投入到创作中来,“别人总问我,你工作这么忙,为什么还能写出这么多小说?我说我有一种利用时间的方法,叫‘碎片连缀法’,充分利用空闲时间甚至出差途中的时间写作。”

  再苦再累,为了文学,依然值得。邱华栋说,要把文学当作一种爱好,唯有当成爱好,才能无怨无悔、不计报酬地坚持下去:“你看曹雪芹和兰陵笑笑生,他们有没有凭《红楼梦》或《金瓶梅》拿过一分钱版税?没有。是什么支撑着他们甘愿付出毕生的心血?这就是对文学事业的无怨无悔的热爱。”

  记者 冯圆芳

标签:作家;邱华;金瓶梅
责编:苗津伟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