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史诗40年·问道江苏榜样 致敬发展力量】生态为先谋转型 产业为本筑基石 管理升级增活力 镇江新区高质量发展汇聚强劲新动能
2018-12-29 07:23: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寒冷冬日,开发区迎来一股强劲“金融暖流”。在日前举行的金融机构支持镇江新区高质量发展暨政银企合作签约仪式上,新区国有企业、制造业企业与江苏银行、南京银行等金融机构达成近300亿元融资协议。截至今年11月,驻镇江新区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到464亿元,增长了7.4%,不良贷款率保持在0.8%以下,充分体现出政银企之间良性互动的态势,以及开发区积蓄转型动能、激发创新活力背后的强大支撑。

  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镇江新区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使命担当,不断深化改革创新,高举“二次创业”大旗,以“四个新区”建设为总抓手,开启现代化建设新探索。在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新区以自我革命的勇气和魄力,擦亮生态环保底色,筑牢规范管理根基,打造优良营商环境,培育优质项目扎根、产业集群发展的肥沃土壤。“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走产业强区之路。要把产业强区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目标导向,坚持规划引领,全力拓增量、去存量、提质量,推动实体经济做大做强。”镇江市委常委、新区党工委书记秦海涛指出。

  “产业为本”筑牢实体经济发展基石

  经过不到一年时间的建设,镇江航空航天产业园板块内的高温合金项目,一期厂房基本建成,验收节点日益临近,项目经理郭磊的脸上掩不住的笑意。他正打算向新区提出容缺预审代办申请,加速完成工程验收各项工作,早日满足市场日益急迫的产品需求。

  作为新区2009年以来重点扶持的产业,航空航天产业走过了白手起家的艰难创业期,如今,一条包括通航整机、航空航天复合材料、航空零部件、航空内饰、通航服务和旅游等在内的全产业链条初具雏形。2016年至今,园区工业应税销售实现三年三级跳,平均增幅约60%,在高温合金项目等涉航优质项目落户的同时,园区内菲舍尔、航天海鹰等C919国产大飞机配套企业迎来产业发展红利期,销售额稳步上扬、企业规模加速扩张。

  今年10月,总投资150亿元的孚能科技镇江制造基地项目落户新区,与新能源产业园内力信能源、天奈科技等行业领先企业一起,高起点、高水平做优做强新能源产业名片。推动实体经济发展,项目要稳扎稳打落地见效。新区以“一切围绕项目干”的高度共识,多部门合力服务项目建设,97天实现孚能项目从正式签约到开工奠基。

  产业集群发展的背后有一群冲锋在前的“招商人”。今年,新区进一步源头扎紧项目准入关口,在主动放弃8个不符合生态环保要求、与产业契合度不高项目的情况下,新区拿出了一份颇具含金量的全年招引成绩单——截至目前,全区重点项目招引实现新突破,孚能科技项目、总投资50亿元的好未来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成功落户;新签约项目单体投资12亿元,较去年提升84.6%,世界500强、上市公司、央企、行业前三等知名投资主体占比1/3。

  项目为基、产业为本,新区实体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在全省109家省级以上开发区中,镇江新区综合考评名列第六,创业创新环境综合评价位居第一。

  高质量发展要自我变革抓管理

  高质量推进产业强区需要高效集成的软环境支撑。近两年,新区解放思想、自我变革,剔除与高质量发展要求不匹配的部分,凝聚流程更优、效率更高、活力更强的内生动能,全力护航区域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之路。

  在重大项目推进方面,新区充分凸显服务能效和温度。从立项到拿到施工许可,力信二期项目用时25个工作日,江化微项目用时18个工作日,孚能项目仅用14个工作日,刷新了新区项目审批速度。“项目服务人员在现场和我们一起办公,提前列好项目推进指南,面对面沟通项目推进各类事项,精准介入帮助解决问题,甚至陪着我们加班至深夜,服务高效又暖心。”孚能项目工程建设负责人郑广俊由衷赞叹。

  2017年以来,伴随社会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区以创新突破、先行先试的精神探索行政审批领域改革,推出“2332”阳光高效审批改革一系列重磅举措,阔步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新区行政审批局局长吴江说,作为全区深化改革创新、优化营商环境的前沿阵地,行政审批局将服务项目尽早落地见效作为审批战线全员当仁不让的职责使命。截至12月25日,新区共有51个新开工工业项目领取施工许可证,从立项到施工许可均在32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平均用时23个工作日,新开工工业项目数量同比增长121%,平均审批用时减少34%。

  行政审批改革是新区推进绩效、流程、文化“三大管理改革”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依托“三大管理改革”,新区对项目招引推进、国有企业监管、应急处理、督查督办等6大类35个流程进行了优化,建立了政府性投资项目规范管理8项制度,并形成流程落地实施,旨在充分释放制度活力,助推高质量发展。

  以网格化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新区将管理的触角深入社会基层。去年7月,新区在全省开发区中建成第一个集成管理指挥中心,在7个分中心的基础上,设立三级网格,配备970名网格员,覆盖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城市管理等多领域,与31个职能部门、50个村社区实现互联互通。1-10月,全区两级集成管理中心累计收集群众反映各类问题1.8万余件,解决1.7万余件,满意率达95%以上。《江苏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2018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指出,鼓励新区集成改革经验在全省范围推广。

  将绿色生态打造为开发区核心竞争力

  为全面提升开发区环境质量,给高质量发展腾出生态空间,新区连续两年首个工作日专题部署低碳清洁新区建设。在2018年初召开的低碳清洁新区建设暨全面落实河长制推进会上,秦海涛指出,碧水蓝天是最重要的民生福祉,迈向现代化必须高举绿色生态大旗,把绿色生态打造成为开发区核心竞争力。

  在今年环保管控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新区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以目标化管理、项目化推进、责任化落实,全面推进生态环保工作,各类生态环保难题实现有效破解。1-11月,区域国考断面稳定达标;大气整治任务全面完成,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53.4,优良天数比例达到68%;环境信访投诉同比下降20%以上,中央、省级环保交办件如期整改;“散乱污”企业整治全面推进,取缔关停104家,搬迁4家,整治提升618家。

  环境治理根本上在于服务发展。今年,新区组建百名专家团队深入生产一线“把脉问诊”,对重点企业污染源点进行专业监测、评估诊断,并在技术、工艺、设备上给出整治提升方案,推动企业最大程度减少环境污染。

  “今年5月份,企业一次性投入2000万元上马的RTO(一种高效有机废气治理设备)启用以后,厂区内的VOCs排放量较之前消减了70%以上。而目前全区最大的、12万标方/小时废气处理效率的新设备,为企业良性发展释放了环境容量,企业今年生产稳定、产销两旺。”奇美化工公用部经理陶红暾介绍,“真正让企业愿意买单清洁生产投入的是市场上的回报。”更早一步投用RTO的南帝化工安环副总经理罗一男介绍,今年南帝的市场销售实现了逆势上扬,有望突破10亿元大关。

  为形成环境治理高压态势,新区以全流程督查问责的机制压实责任、力求实效。截至11月底,新区“铁腕治污”和“规范执法”并举,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600余人(次),检查企业850余家(次),立案查处企业环境违法行为79家(次),对3家严重环境违法的企业进行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陈瑜 龚江婷

标签:
责编:戴凌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