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笔墨当随时代”——弘扬新金陵画派精神江苏美术采风成果展在江苏紫金文创园开幕。今年1月起,这场展览曾在中国美术馆持续展出一个月,整个新年展期间累计观众近10万人次,引来全国关注。作为“笔墨当随时代”——弘扬新金陵画派精神江苏美术采风活动的创作成果,这场大展首次亮相江苏,精选采风团3位顾问、7位特邀画家、20位写生画家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代表作品进行展示,用持续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向江苏人民作一场盛大汇报。
这场美术采风活动,是一场传递了近一个甲子的艺术接力,也是一次两代江苏美术家的艺术对话。1960年,江苏省国画院组织江苏国画工作团,进行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写生活动。一批山水画家在傅抱石等先生的带领下,历时3个月,行程两万三千里,创作了一批融时代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精品力作,奠定了新金陵画派在全国的地位,也为江苏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资源。
56年后的2016年,省委宣传部、省文联、江苏文投集团组织策划了“笔墨当随时代” ——重走万里路弘扬新金陵画派精神江苏美术采风活动。28位特邀画家和写生画家分为南北两队,从2016年9月6日出发,历时25天,跨越豫、陕、川、鄂、湘、粤、闽、渝等8个省市,足迹踏遍全国50多个采风点,累计行程三万八千多里,写生作品超过1000幅。
目与万物绸缪,身与山水盘桓。一路上,采风团成员们追随傅抱石、钱松喦、亚明、宋文治等先辈的足迹,寻访革命老区、圣地延安,拜访了毛泽东故居,参观了改革开放桥头堡深圳,跨越了武汉长江大桥,见证了三峡大坝的雄姿,攀登了华山高峰,也深入到古巷村落,和陕北的老农、福建的惠安女聊天……采风团成员充满激情,创作了写生稿1000余张。在此基础上,经过一年多的潜心创作,最终创作出反映时代、歌颂人民、笔墨精致的优秀作品150余幅。
走进紫金文创园的展览现场,当代江苏美术家不一样的创作视野,让人不断产生新惊喜。曾经的新金陵画派以山水画创作为主,而写生创作,除山水外,还有人物、花鸟、园林、城市等多元题材,展示了多彩面貌和创新意识,让现场观众领略到当今江苏画坛的济济实力。
通过这场采风活动,当代江苏画家们留下了更多关于“时代和笔墨”“题材和创作”以及“变和不变”等问题的思考。“时代的变化,观念的改变,我们的创作主题就发生了变化,我们的视角就有了新的聚焦点。”采风团团员、省美术馆馆长徐惠泉说,上世纪6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场面轰轰烈烈,人民公社、炼钢厂、发电站、拖拉机和推土机就是那个时代艺术家的聚焦点。今天,当代画家会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更注重人文环境,更关注传递社会正能量。“飞速发展的时代是在变化的,但是有一种东西依然不变,这就是笔墨精神和人文情怀。”
对于这次活动的艺术成果,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新金陵画派前贤开辟出的“中西融合”和“改造国画”理念得到了延续。当代江苏画家的创新之处,在于对笔墨精神的理解和对笔墨意韵的追求,代替了以笔墨客观表现对象的写实之风。此外,在吸收水彩、油画等西方语言的基础上,当代江苏画家在现代性、民族性和后现代性交织的当前文化语境中,融入了契合时代的艺术观念和形式。
两万三千里写生创作作为一个时代的标志和图式,其典范意义犹存。省文联主席章剑华说,这次活动既是“重走”,更是探索。我们的画家并没有满足于“重走”与“寻觅”,而是在“重走”中探索,在“寻觅”中发现,从时代变迁中摄取新题材,从生活源头里激发新灵感,从先贤之路上探索新方法,这是一次在新的历史背景下面向未来的开启之旅。
记者 顾星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