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以菌为墨皿为宣纸 药大学子来了场“皿上作画”创意赛
2018-11-20 20:17: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姜晨 蒋声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11月20日 你见过菌类吗?你体验过无菌操作实验吗?你听说过用菌类作画吗?近日,中国药科大学首届“皿上添花”微生物培养皿艺术大赛拉开帷幕。药大学子匠心独运,借助微生物实验技术,以菌为翰墨皿为宣纸,用它们在培养基平板制作图案,创作出了一幅幅非凡而又美妙的“画卷”。

  据了解,这些脑洞大开的作品利用了微生物培养和紫外线消毒灭菌技术。药大学生在该校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陈向东副教授、王峥老师的指导下,提前设计好相关图案,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谷草芽孢杆菌、藤黄八叠球菌等菌落为“翰墨颜料”,在营养琼脂培养基平板中绘制好自己精心准备的图案,然后放入37摄氏度恒温培养箱中。三天后,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各色各形的培养菌落就能长成预先设计好的图案。

  记者注意到,经过精心的设计和菌落培养,培养基上呈现出数百幅别具匠心的画面——庄严雄伟的天安门、气势浩荡的蓬莱仙境、特色建筑“方圆之间”、俏皮可爱的“比心”、令人惊艳的曼珠沙华等,每一幅作品都是独特的艺术品,令人惊叹。

  中国药科大学微生物学教研室王峥老师告诉记者,这种“皿上添花”微生物培养皿艺术创作大赛在国内罕见,创作过程对周围环境的要求极高,学生在培养基上作画不仅要考虑到菌落的生长情况、菌种的颜色搭配,还不能忽视对应培养基的使用方式。与此同时,从培养菌落到菌落成形,“专心”、“细心”、“耐心”这“三心”缺一不可。

  尽管大赛创作过程中要克服重重困难,药大学子的热情却丝毫不减,比赛报名总数高达600余人。该校大一新生郭珈利是此次大赛一等奖的获得者之一,她的作品《爱我中华》的创作灵感源于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的发展与成就。郭珈利特意选取了天安门作为作品主题。“我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描绘出了城楼飞檐那抹耀眼的金黄,再用深红酵母涂抹了红色砖墙。”郭珈利告诉记者,别看实验原理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并不如想象中容易。“这个创意实验十分考究,用接种环蘸取菌液时要控制菌液浓度,用菌液描绘时不能超出预先设计的图案范围,反复了很多次才达到了满意的效果。”

  “从未想到微生物可以以这样的方式展现其独特魅力!”中国药科大学生科院党委副书记祝鸿为比赛的创意点赞。他说,比赛既将微生物学实验与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相结合,又将艺术气息与实验科学结合在一起,为药大学子提供了培养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机会。参赛学生不仅提高了实验操作和动手实践能力,还增强了对微生物学的学习兴趣,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标签:
责编:袁中江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