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探索 | 互联网下半场 从反思出发
2018-11-13 20:34: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孙庆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11月13日讯 互联网时代,日新月异的新科技正逐层打破“岩石”,把世界重塑成充满无限可能的“玻璃球”……然而,它与生俱来的“透明化”也引发着人们对信息安全、隐私泄漏的种种担忧。互联网行至下半场,关键词已从“颠覆”转向“反思”,这一阶段,业内巨头们将无法悬置法律和伦理上的责任。

  11月9日,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闭幕。伴随着一项项信息技术创新成果落地的,是一系列有关“网络安全”的冷思考、热倡议。“创造互信共治的数字世界——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此次大会的主题,也成为中国互联网迈进“下半场”的鲜明态度。

  15项新成果发布——人工智能频出“爆款”

  过去的一年,什么样的互联网“爆款”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放眼未来,什么样的“黑科技”足以代表前沿技术?日前,世界互联网大会从全球20多个国家的400多个项目中遴选出15项最具代表性的前沿新技术,进行年度发布。其中有我们熟知的社交“辣子鸡”——微信小程序 ,也有今年科技界的绝对热点——区块链平台,有很“日常”的智能家居,也有服务制造业,极具“专业度”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值得关注的是,在这15项成果中,近三分之一与“人工智能”相关。例如堪称华为核心部分和重要支撑的——华为昇腾310芯片,这是一款AI芯片,支持同时识别包括人、物体、交通标志、障碍物在内的200多个不同目标,1秒钟处理上千张图片。据悉,这款芯片可应用在生产线、汽车等场景中,为未来社会生产生活提供高效算力。同样涉及人工智能的成果还有百度Apollo自动驾驶开放平台,百度相关负责人在发布现场透露,今年7年已通过Apollo3.0量产低速园区自动驾驶方案,目前 Apollo正以“更加安全”为目标做进一步的完善。Amazon SageMaker则精耕于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度学习,帮助客户创建并训练机器学习的服务平台,训练和部署任何规模的机器学习模型。此外,小米面向智能家具的人工智能品台、为AI提供解决方案的周易平台、360安全大脑—分布式智能网络安全防御系统等都与“人工智能”相关。

  回望近一年的互联网发展,“人工智能”也是当仁不让的绝对热点。由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编写的《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18》和《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8》蓝皮书在大会上发布,万物互联和人工智能成为报告关键词。“2018年以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计算为代表的网络信息技术继续保持飞速发展,网络技术与实体经济进一步深度融合。”报告显示,全球已进入万物互联的时代,智能应用基础设施正在加速部署,2020年将成为全球5G商用元年。纵观全球互联网发展水平,美国、中国、英国、新加坡和瑞典名列前五,报告数据显示,中国2017年数字经济规模达27.2万亿元,同比增长20.3%,占GDP比重32.9%,规模位居全球第二;独角兽企业数量达到62家,仅次于美国的113家。

  下半场热度不减——依旧是“应用为王”

  当下有个流行的观点就是互联网已经到了下半场,这种说法在此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同样被反复提及,互联网需要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深度融合成为论坛上各方形成的共识,而关键词始终落在“应用”上。

  “互联网的下半场属于产业互联网,上半场腾讯通过连接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下半场将在此基础上,助力产业与消费者形成更具开放性的新型连接生态。” 腾讯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表示,未来腾讯要促成“供应端”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帮助各行各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成为各行各业最贴身的“数字化助手”。以此次上榜15项新成果的腾讯微信小程序为例,这一“门槛”并不算太高的“应用利器”,在去年带动了104万人的就业。

  互联网依旧在改变和重构社会的方方面面,“互联网+”的效应还在不断放大。论坛现场,新东方教育董事长、洪泰基金创始人俞敏洪提到,传统教育业也在通过互联网+的应用实现变革。“我们建立了交互教室,北京的教师不仅可以跟远在山区的学生进行视频、声音上的互动,还可以实现做题上的智能互动。”俞敏洪说,那一边,山区孩子刚做完题,这一边,北京的老师就能知道班上有多少学生做对。当下,“远程课堂”成为教育行业的一大革新点,俞敏洪认为,能让天南海北的孩子获得相对公平的优质教育,便是互联网、人工智能应用带来的福音。

  “20年前,我们能在网上看小说已觉惊喜,如今通过短视频记录下生活点滴已成为日常。” 快手科技创始人兼CEO宿华在论坛中感慨近年来互联网应用对人们生活的改变,并透露,未来,将利用AI机器学习的方式,为人与人建立更精准的社交匹配。

  发展更“智能”的互联网——不能免于反思

  越走越智能的“互联网”时代,流量的变现随时都在发生,趋利本性和商业属性,让消费者不得不担心“安全缺位”。平台如何确保不泄漏用户信息?精准计算会不会演变成精准“算计”?大会上,反思的声音不断响起——“网络安全”不仅关系到个人隐私,也关系着国家安全。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瞄准了数字世界中的知识产权安全问题:构建网络命运人类共同体,是通过互联网治理加强实现的,而互联网是一个小世界,它为知识产权的保护带来机遇和挑战。以音乐产业为例,弗朗西斯高锐表示,过去20年,数字化进展帮助音乐产业生产和传播发生变革。由于这种变革,人们能以更便宜的价格获取音乐,但这个过程中必须要鼓励出台相应的监管规定,才能实现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 沈向洋在论坛中承认,互联网发展至此,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给道德、法律和社会带来的影响不可小觑,且挑战重重。如何应对?沈向阳介绍,以微软为例,目前内部成立了“伦理道德委员会”,由产品开发、研究员、法律事务、人力资源等部门的负责人组成。大家一起来制定政策,来管理和指导如何开发人工智能产品。

  “从去年开始,世界各大互联网平台就纷纷行动起来,一改过去平台中立的立场,把平台治理和社会责任放到一个很重要的位置。” 新浪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曹国伟的感受并不是空穴来风。从今年5月滴滴空姐被害,到之前引起巨大轰动的facebook泄露用户数据事件,无一不是在敲警钟。实际上,早在2016年,欧盟就颁布了GDPR——通用数据保护规范,旨在保护互联网时代消费者的隐私,改规范明确:用户自己的数据,必须可以随时被自己查看、修改、删除、下载。任何公司,必须在收集用户数据之前,和用户签订知情协议。禁止对用户进行数据画像。

  GDPR的颁布,是推动“透明社会”向下一阶段转折的标志,相信今后,类似的规范和条例将会越来越多,“用户掌控自己的数据”必将成为互联网发展的方向。

  毫无疑问,互联网的发展,是社会的进步,是社会演化的趋势,是传说中不可阻挡的历史车轮。互联网让世界更“懂”人,也必将更懂得守护人的“尊严”,从乌镇出发,从中国出发,“透明社会”正在被重新定义,未来透明必将是双方向的、全方位的,企业和个人将对彼此的动作“心知肚明”。

  记者 孙庆 王梦然

标签:人工智能;互联网;爆款
责编:苗津伟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