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来自毛里求斯的狄瑞杰(Deeraj Mungun)走进南京医科大学;今年6月,他完成学业并获得硕士学位。
9年间,狄瑞杰从青葱少年成长为有担当的青年,而南京的发展、中国的变化也融进他的青春记忆。
城市快速变化,带来惊喜体验
狄瑞杰身材高大,总是微笑着,说一口流利的汉语。他记得自己刚到南京的第二天,兴奋地走出宿舍想看看外面的环境,却有些失望:“怎么到处都是工地?”南医大江宁校区从2002年开始建设,到狄瑞杰入学时,虽然各项设施已比较完备,但还有不少建设仍在进行。
那时进一趟城,对狄瑞杰来说是项大工程:“当时南京只有1条地铁线。我去五台山校区,得先步行两公里去公交站,坐车到安德门,转乘地铁到新街口,再步行大约1公里。”对第一次独自来到异国生活、还不会中文的狄瑞杰来说,这段路显得颇为曲折漫长。
城市的变化日新月异,给狄瑞杰带来很多惊喜。大四那年,狄瑞杰搬到南医大五台山校区,出校门就能坐上地铁2号线,江宁校区也通了地铁。偶尔回趟江宁校区,他发现记忆中学校周围的大片空地已建起大片居民区,热闹得很。
在校刻苦攻读,打开交流之门
南医大是经教育部批准的国内首批有资格招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MBBS来华留学生的高校,狄瑞杰是该校首批毛里求斯籍全英文授课MBBS留学生之一。“我这届留学生不算很多,大多数也来自毛里求斯,还有来自印度的。”狄瑞杰说。随着专业发展逐渐成熟,他有了更多来自泰国、斯里兰卡以及一些非洲国家的学弟学妹们。
狄瑞杰说,这些年中国大力发展科技、鼓励技术创新,学校也从多方面支持和鼓励学生进行科研创新。2015年本科毕业后,他继续在南医大攻读硕士研究生,明确专业方向为“老年医学”,并发表多篇论文。
性格外向的狄瑞杰在江苏省人民医院临床实习时,接触到很多老年患者,和他们相处起来“很有一套”,比如开点小玩笑,很快拉近彼此间距离,老人们对他也像对家里的晚辈一样。
“中国人越来越开放了,只要发现我能说一点中文,他们都很愿意和我交流。”狄瑞杰建议留学生学弟学妹们好好学中文,不仅生活便利很多,还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个国家。
高铁救人,留学生活“高光时刻”
去年2月,在一趟从南京开往天津的高铁列车上,狄瑞杰曾和同学对一名突发高血压的乘客进行紧急救治。这一幕被其他乘客记录下来并发到网上,很多网友为之点赞,这也成为狄瑞杰留学生活中的一个“高光时刻”。其实这几年他一直积极参与各种志愿活动,不仅多次参加义诊,还前往四川和江西贫困地区,为那里的小学生捐赠图书。
一次偶然的机会,狄瑞杰参加义务教英语的活动,去了以后才发现“学生”都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几次课以后,他们真的会在对话中使用我教过的词语。”这让狄瑞杰颇有成就感,更被这些老人的学习热情所感染。
“我在中国已有九年。人生能有几个九年?真舍不得离开。”7月,狄瑞杰回到毛里求斯,计划考取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南京永远是我的第二故乡。我打算过几年再回来,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记者 沈峥嵘 朱 娜 刘 浏
实习生 常 屿 吉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