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9月11日讯 一个双肩包,一副双拐,这是江苏大学一位女大学生报到的全部家当。
9月6日晚上十点多,江苏大学宿舍区B区3号门接待点的志愿者接到了这样一位特殊新生——来自新疆的维族女孩阿地拉●阿不拉。拄着双拐的阿地拉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进入大学后这位残疾女孩打算如何度过大学四年?近日,记者在阿地拉的宿舍采访了她。
五次手术,坚持求学梦
阿地拉的汉语非常流利,她告诉记者,自己是新疆阿克苏库车县人,2016年考取江苏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在北京邮电大学上了两年预科后,今年9月正式入学江苏大学。
出生时右腿外翻,初中时又得了严重的骨髓炎,1997年出生的阿地拉已经动过了五次大手术。由于医疗水平有限,阿地拉的身体状况一直没有恢复:个子只有一米四不到的样子,右脚发育不良,支撑力量不足,必须依靠双拐才能走路。
尽管如此,阿地拉面对记者时始终面带微笑。她说,自己在北京读书时,因为爱笑、乐观,同学们都叫她“小太阳”“小可爱”。小学时,阿地拉也曾经因为身体的原因特别自卑、不愿意去人多的地方,还很厌学,初中在乌鲁木齐医院治疗两年半的时间,这段住院经历改变了她的人生。
“我是病区里唯一的孩子,病友们都很照顾我,送吃的、送玩具,还陪我玩。”阿地拉回忆,说起自己不想读书时,一位病情非常严重的姐姐告诉她,“我是一名老师,下肢没有了知觉,坐在轮椅上也要给学生上课,你拄着拐杖为什么就不能好好读书呢?”与病友相处获得的正能量改变了阿地拉。病床上的她买了本新华字典坚持学习汉语,尽管初中仅仅读了两个月,还是顺利考取了高中。
到了高中学习数理化时,阿地拉觉得非常吃力,“白天在学校上课,晚上回家了就补初中的课程,还参加了一些培训班、花了2000多元买考试资料。”经过自身的努力,阿地拉被江苏大学安全工程专业顺利录取。
家徒四壁,仍为梦前行
阿地拉家里只有妈妈和一个上高三的弟弟,为了给她治病,家里卖了田地、牛羊,凑齐了十多万的手术费用,经济状况捉襟见肘。
今年春天,脚部发炎在北京积水潭医院治疗时,阿地拉得知只要花两万元的费用进行手术就能让自己脱离双拐行走。“第一次听医生说时,我都不敢相信,”考虑了很久,阿地拉还是没有告诉妈妈,她说,对自己的家庭来说,任何一笔额外的开销都已经无法承担了。
4日下午从家里出发,坐火车花了整整两天的时间,阿地拉来到了镇江。
不方便行走的阿地拉此行除了一个双肩包之外什么也没带,记者发现她的双肩包鼓鼓的、拎起来很重,打开一看才发现里面放了四本厚厚的英语书和两本高数笔记。
阿地拉说,自己动手术时都是全身麻醉,记忆力不是很好,所以经常会拿出书来看看,巩固下学习效果。尽管大学生活才刚刚拉开序幕,在阿地拉的心里却一直有着梦想,四年后要考心理学研究生,“当医生可以治疗人身体上的病痛,身体条件限制了我没法当医生,那我就当个心理学家,帮助治疗人内心的伤痛。”
阿地拉从高中开始就自学心理学,看到辅导员时,她最关心的就是学校有没有心理学专业,可以方便自己课余时间去旁听、自学。
众人关爱,困难成财富
此次来学校,没有筹集到学费、生活费,阿地拉只是随身带了600元现金。这几天添置一些生活用品,只剩下100元了,不过,阿地拉并不十分担心,“妈妈说,家里再穷也不能让孩子饿着肚子,等把家里的一头牛卖了,就把钱和行李寄过来。”
江苏大学校长颜晓红特意来到宿舍看望阿地拉。
9月8日,得知学校里来了这么一位特殊新生,校长颜晓红、副校长李洪波一行特意到宿舍看望阿地拉,并为她送上了爱心大礼包——一个手机和一千元话费,“在学校安心学习,有任何困难都可以和辅导员老师说,学校、学院会想办法帮助解决的。”得知阿地拉想考心理学研究生,颜晓红也推荐阿地拉在校期间可以选修教育心理学的相关课程。
“住在三楼方不方便?需不需要调整到低的楼层?”面对老师的询问,阿地拉说,自己不需要特别的关照,她还是想和同班同学住在一起,想和正常的普通人一样学习生活。
“老天这样考验我,因为我是最好的人选,”经历了人生这么多磨难,阿地拉说,没有遇到困难前,人会因为害怕想象自己无法承受,但是一旦遇到了就会发现没有那么难,“我经历了这么多,已经学会了接受困难、克服苦难、战胜苦难。”
没见过阿地拉本人的话,可能很难想象这位喜欢在朋友圈发正能量话语的女孩的真实状况。阿地拉说,自己要比别人更努力地活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经历都不是困难,而是幸运,“我得到了很多人的关心和帮助,尝到了痛苦的滋味,也因此尝到了很多爱的滋味。”
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黄勇强介绍,学院已经为阿地拉发放了一千元困难补助,并根据她的情况申请学费减免、困难补助,帮助阿地拉顺利完成学业,并尽力为她在江苏大学学习提供更多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