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平凡岗位上作出不平凡业绩 老师,您辛苦了!
2018-09-10 07:08:00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钱红艳  
1
听新闻

  日前,雨花台中学举办“学生最喜爱的老师”颁奖活动,二十一位获奖老师在学生的陪伴下走过红地毯,拿到“学生最喜爱的老师”奖杯。

  本报通讯员 刘超 本报记者 徐琦摄

  今天是第34个教师节。在南京约7万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中,就有许许多多这样的老师,为教育事业默默付出着自己的青春和心血。在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带您走近其中几位在平凡岗位上作出不平凡努力的老师,并借此向全体教育工作者道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A 无声课堂上耕耘26年

  他带领孩子走进美的殿堂

  张晓华,全市唯一在职的聋人老师,他从这所学校毕业,又回到这里,执着耕耘26年,用自己所学带领无声世界的孩子们走进美的殿堂。

  从小就有听力障碍的张晓华,小学到初中就读于南京市聋人学校。16岁初中毕业后,他在工厂工作了4年。后来,听说长春大学在国内首开聋人高等教育的先河,喜欢画画的张晓华第一时间报了名,他白天上班,晚上自学,终于在1989年成为当年长春大学招收的15名听障大学生中的一名。

  因为自身的听障,张晓华对学生的学习困难感同身受,对聋生的心理了如指掌。学生董瀚戴着助听器可以与人正常交流,他回忆说:“高一时,对于画画我怎么都找不到感觉,总觉得自己画得是最烂的,有些自暴自弃。但每次我把作品交上去时,张老师都是先鼓励我,再指出我的问题。我觉得老师都没放弃我,我也不能放弃自己,就这样我有了继续学下去的勇气。张老师就是我的‘男神’。”有名女生高一时专业成绩全班倒数第一,张老师不仅课堂上给她更多关注,还利用周末时间对她进行辅导,3年后,这名学生成为当年聋人美术类高考状元,顺利进入天津理工大学。

  同事李毅敏老师告诉记者:“聋人高考美术专业考试一般不考速写,但张老师觉得速写非常重要,就在课程中加入了速写的内容。为了更好辅导学生,上学期他一有时间就一个人在画室练速写。我问他‘你画得那么好了,为啥还要练’?他说‘还是需要努力,还有进步空间’。”

  从教26年来,张晓华送走了近500名学生,其中80%左右的学生升入大学。他自己也先后3次荣获省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第一名,并在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比赛获得“海报设计”第一名,还远赴捷克参加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取得第5名的好成绩。2001年他被评为“南京市十佳青年教师”,今年又荣获南京市教育系统第十一届“师德标兵”称号。

  “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带领孩子们发现美、感受美,用画笔记录世界,让他们的无声世界多一份美好。”张晓华用手语说。

  B 不服输的856天

  他们把7名卫校学生送进世界顶尖学府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职业学校的学生似乎与世界顶尖名校无缘,但在南京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有一群不认输的老师,在856天里,带着7名学生完成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成功把他们送进世界顶尖学府伦敦国王学院。

  2015年12月7日,这对南京卫校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天。在市政府的牵线下,学校与伦敦国王学院签署了合作协议,学校护理专业的学生将有机会前往这所世界顶尖学府攻读护理本科学位。

  兴奋的同时,压力也随之而来——英方并没有因为合作而降低半点要求——雅思6.5分;7篇3000字的英文学术论文,而且每篇还必须被英方教授评估为良好。从签署协议到最后的申请日期(2018年4月13日)只有856天,到底行不行?在这样的挑战面前,只有7个孩子提交了申请。

  班主任陈蕊说,她不会忘记,那天大家情绪低沉,7名学生中唯一的男孩田子昂对所有人说:“我不知道努力过我会不会后悔,但我知道,不努力,我一定会后悔。”

  学生的话,坚定了老师们走下去的勇气。英语组的老师自告奋勇承包了雅思的辅导,他们白天完成日常教学,下班后奔赴培训机构学习,为的只是把所学教给孩子。

  学生谢雨杭说:“第一节全英文课就把我们听崩溃了。但是下课时,我们一不小心看到了邓玲珑老师的备课笔记,满满的标注,甚至还有音标。原来,为了我们的一节课,老师准备了一沓材料。于是嚷着要放弃的我们,把话咽回了肚子里。”

  学生张睿还记得,班主任陈蕊经常陪着他们熬夜到凌晨,帮助他们修改论文;怀有9个月身孕的章莹老师,坐在电脑前批改论文,一坐就是一天,脚肿得像个馒头;孩子才3岁的李静老师,哄睡孩子后,熬夜把所有材料做成了电子书,只为了让他们可以节省哪怕多一秒的时间;母亲患癌症住院的赵萍老师,一边陪夜,一边在床边整理给他们的资料……

  2018年5月23日,在焦急的等待中,7名学生收到了伦敦国王学院发来的7份录取通知书。喜讯公布时,大家竟抹起了眼泪。陈蕊说:“经历了这856天不服输的日日夜夜,我们到达了那个曾经所有人都认为不可能的未来。这眼泪有喜悦,也有感动。”

  随着新一批孩子的入学,老师们又开始了新的奋战。他们说:“我们要用自己的赤诚之心,为每一个孩子搭建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的立交桥,让他们明白,再渺小的自己,也一样可以熠熠生辉,绚烂整个星河!”

  C 带病工作14年

  她为爱坚守“三尺讲台”

  扎根乡村小学教学19年,带病工作14年……浦口区石桥小学数学教师兰全翠的人生曾因一场大病而突然改变,但面对病魔,她没有退缩,一直坚守在三尺讲台上。

  1999年师范毕业时,成绩优异的她本可以留在市区任教,而她却选择了家乡最偏僻的一所小学——石桥小学。她认为那里才是最需要她的地方。

  工作到第3年,兰全翠的父亲不幸被确诊为鼻咽癌中晚期,她一边工作一边抽空照顾父亲,却从没请过假。可是祸不单行,2004年,她自己被诊断患上了尿毒症。这对兰全翠来说如晴天霹雳,为了给父亲治病,本来就很贫穷的农村家庭,早已是债台高筑。

  “当时我甚至想放弃治疗,不能再给家里增添负担。可我的学生却没有放弃我。”兰老师回忆,“我住院的那段时间,学生们只要一有时间就坐车1个多小时从浦口到城里看望我。他们和我聊天,开导我,甚至有个学生还说要把自己的肾捐给我。我真的特别感动。我有啥理由放弃自己?”之后,在社会各界帮助下,兰全翠顺利完成了肾脏移植手术。

  为了感激那些曾经帮助过她的人,出院以后兰全翠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申请回校上课。领导拗不过她,答应让她试着担任一年级数学老师的岗位。就这样,兰老师又重新站到了讲台上,这一站,就再没有休息。

  她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师、“感动江苏教育人物——2014最美乡村教师”、江苏省教育科技系统工会“五一巾帼标兵”、南京好市民、南京市教育系统“师德标兵”等荣誉,兰老师说:“是社会、学校、学生们的关爱,让我有了第二次生命。只要我还有力气,我就会坚守在这三尺讲台上……”

  本组撰稿本报记者 钱红艳

标签:老师;学生;孩子
责编:苗津伟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