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23万软件人才心中一座“铁心桥”
2018-08-31 07:08: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王世停 仇惠栋  
1
听新闻

  南京市雨花台区铁心桥街道“园街共建”蹚新路

铁心桥街道办事处与软件谷科创城毗邻而居
 
创星小镇
 
圣象广场夜景
 
将军山生态之美
 
铁心桥街道组织工作人员走进软件企业参观学习
 
“居住创新”宣传活动
经济网格员对企业上门服务
 
“文化名家进铁心”活动开展
 
街道开展“铁心好少年”评比

  23.5万!这是第十四届中国(南京)软博会前夕,雨花台区公布的区内软件人才总数,集聚度国内罕见、全省唯一。

  一座中国(南京)软件谷,集聚了2000多家软件企业,剑指南京软件产业“半壁江山”。每天早晨,成千上万年轻人涌出软件大道地铁站,成为软件谷一道独特风景线。

  在软件谷的核心区、科创城的正对面,是雨花台区铁心桥街道办事处。与“谷”为邻、伴“谷”共舞,铁心桥街道锐意创新、担当作为,为20多万软件人才安居乐业“做好后勤”、为上千家软件企业创新创业“看好后院”、为软件谷高质量发展提供“稳定后方”。

  “软件谷发展好了,铁心桥就发展好了。”铁心桥街道党工委书记张建设在大会小会上,走访企业时,都反复强调“融入、服务、依托”六个字。在他看来,街道和园区“合则两利、争则两伤”。要通过街道的创新服务,在南京“园街共建”制度设计框架下蹚出一条新路子,打造一座软件人才心无旁骛创新创业的“铁心桥”。

  精准对接,打通域内“哑铃型结构”

  今年初,南京市委1号文成为吸引外地人才的强磁场。每一位来宁就业大学生头等大事就是找房子。

  人生地不熟,上哪找房源?几年前,中国(南京)软件谷管委会投资7亿多元,建设可容纳5000人规模的人才公寓,但面对年均2万人的软件人才集聚速度,早已“杯水车薪”。软件产业是“头脑经济”,发展壮大转型升级的关键要素就是人。区内每一位软件企业老板都深有感触,现在招聘名校毕业生,对方第一句就问:有没有房子住?

  “企业的痛点就是产业的瓶颈、园区的需求就是我们供给的发力点。”张建设说,了解到企业和人才集中反映的这一需求,街道迅速拿出创新举措——利用南京在全国首批12个住房租赁试点的契机,整合辖区内春江新城等大型安置房小区的闲置房资源,在新河社区试点开展“居住创新”。

  “真没想到,月租金800元就能在南京住下了,而且离公司特别近!” 8月毕业季,外地来宁大学生胡晨就享受到了这一举措的红利。收到软件谷企业的入职通知书后,他随即就在南京梁海房地产经纪公司的介绍下顺利入住了“保障房”。该中介是铁心桥街道引入的第三方机构,专事运作、租赁空置住房。针对软件人才特点,对房屋软硬件环境提升,提供人才公寓式标准服务,引导新入职人才组团承租。据统计,铁心桥街道辖区内安置房小区预计可供给6000多套房源,如果全部租给软件人才,相当于建起3个大型人才公寓!

  新河社区党总支书记孙法春说,把街道空间优势融入园企发展需求,既拓宽本地居民财产性收入渠道,又引进人才“腾笼换凤,输液换血”,提升居民素质,改善生活质量。实现软件人才安居、社区居民收入有保障、周边业态优化的多赢效果。

  把保障房变成人才公寓,街道还有着更深层的考量。铁心桥街道地处软件谷核心区,下辖9个社区,其中5个涉农社区,人口结构两极分化——在常住人口中,一方面是以中兴、华为等为代表的数十万高科技软件人才;另一方面是220万平方米31个经济适用房、保障房小区里近10万低收入人群。如此典型的“哑铃形”人口结构,在全省全国都不多见。如何打通域内这只“大哑铃”?事关产城融合,事关社会稳定,事关民生幸福。

  如果说,“居住创新”让初来乍到的软件人才和保障人群相聚同一屋檐下,那么,“共同的话题”则将他们的心连在了一起。铁心桥街道在大走访过程中,发现了保障房居民的共同“痛点”——子女教育问题。有的是父母工作忙,顾不上孩子;还有的家长受教育程度低,对孩子升学、选专业、就业十分迷茫。一项“社会家长”创新机制应运而生。铁心桥街道向机关、软件谷企业、驻区单位等爱心人士发出邀请,后者以结对共建的形式自愿担任“社会家长”,为学生提供教育咨询、答复、建议等参考性意见,同时帮助协调解决他们成长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前不久,家住春江新城的应届毕业生小陈遇到就业难题,经 “社会家长”、软件企业工程师汪珮俊提议,她选择了离家近且符合自己专业兴趣的南京支点信息科技公司。软件谷多家企业还与社区签订协议,作为社区大、中、小学生的实践基地,招聘时也将定向、优先录用。

  “软件人才在谷里工作,在社区生活,找到安居乐业、后顾无忧的归属感;街道居民切身感受到了谷里吹来的新风,享受了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张建设说。

  与谷共舞,构建园街“命运共同体”

  在铁心桥街道,频频听到一个词:经济网格化。

  “街道不是已经剥离经济发展职能了么?”有人问。南京近年按“经济职能向园区集中、社会职能向街道下沉”的模式,创新“园街共建”的体制机制。一个开发园区挂钩一个或多个街道。在实际运作中,园区往往承担向街道财力“单向输血”的角色,街道对园区经济发展提升的作用较小。

  “我们的经济网格化,是在借鉴社会治理网格化模式的基础上,街道自加压力、主动而为、大胆创新,这一全省首创的‘自选动作’,现已成为服务软件谷经济发展工作的有效延伸和重要补充。”铁心桥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副主任娄杰说。

  一个“新名词”的背后,一整套创新举措系统展开。普通街道一级都设有经济科,在铁心桥街道,经济科直接就命名为“软件谷服务中心”;去年4月,街道党工委在软服中心基础上又新成立了软件谷网格办,把街道辖区范围内57个园、80多幢楼宇划分为8个网格;今年初面向社会招聘11名本科学历的年轻人担任网格员,实现对1600家企业的联络联动全覆盖。

  29岁的网格员戴万霆,每天8:30上班,他的工作就是“扫楼”,摸排企业最新情况,倾听企业主和员工诉求,宣讲创新创业政策,下午则是整理信息、制作台账,向街道和软件谷上报各类信息,跟进落实……每个月,他都要把自己网格内的200家企业逐一走访一遍。小到食堂菜好不好吃,细到招商用地信息、迁出迁入情况,都逃不过网格员的视线。去年以来,网格员发现、街道联动相关部门处理了涉嫌非法集资企业11家,及时消除了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重大隐患。

  “这些年轻人,和软件企业聊得到一块,说得上话。网格员既是信息收集员、政策宣传员,更是服务员。”铁心桥街道软件谷服务中心主任杨华生举例说,软件谷战略发展局有10名工作人员,服务数千家企业力难从心。而网格员队伍背后是“街道—社区”整套现成的人员架构体系。如今软件谷的部门,需要各种企业信息的基础数据,第一时间来找网格办。

  发展软件产业,雨花台区举全区之力;建设软件谷,铁心桥街道每一个人都自觉担当。为让软件谷心无旁骛抓产业,铁心桥街道党工委探索形成了“融合式”区域化“大党建”工作模式:街道工委专职副书记担任软件产业党委副书记,搭建街道社区与软件谷辖区内的企业党建共建的平台;打造“文化名家进铁心”活动品牌,组织吸纳软件人才参加党委组织生活和党群活动;组织“铁心好少年”“好园丁”以及群众代表到软件企业开展暑假科技夏令营、快乐课堂等党群活动;分层次组织开展谷、街青年联谊会、演讲比赛、篮球赛、五四青年文艺汇演等。

  “从最初的提供土地要素,腾挪发展空间,到如今全面对接、主动服务,街道与软件谷的关系不是‘零距离’,而是‘在一起’,思想行动从‘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变成了‘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张建设说,全面融入软件谷发展,既让功能园区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上发挥更大作用,又让街道、社区在创新社会治理中更好发挥职能,园街双方优势互补,结成了紧密的“命运共同体”。

  共襄“名城”,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

  迎考软博会,雨花台区交出鲜亮答卷:软件谷集聚软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超2200家,产业规模、园区形象、品牌优势跃居全国软件园区第一方阵。

  更可喜现象是,一方面是铁心桥街道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在点赞软件谷突飞猛进的发展;与此同时,软件谷工作人员、企业员工都夸街道“军功章上有一半”。街谷联动,合则两利,为“软件谷发展好了,铁心桥就发展好了”这句话写下生动注脚。

  “当下,省、市委全面部署高质量发展,南京举全市之力建设创新名城,雨花台区又肩负中国软件名城示范区重任。站在‘两个名城’建设的交集上,站在全区‘两桥改造’主战场上,铁心桥街道正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要在产城融合上走在前列,争当示范。”张建设说,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站在“铁心桥”要心系“紫金山”,居一街之狭要谋高质量发展之大局。

  高质量发展,倒逼高质量的产城融合。雨花台区有一句话,全区没有与软件产业创新发展无关的单位部门;身处软件谷核心区的铁心桥街道也有一句话,每一位街道、社区工作人员都是软件谷的“编外人员”。对照市、区、谷高质量发展“路线图”,铁心桥街道将在助力创新创业方面重点做好“腾笼引凤”工作,下半年将完成2000平方米文体服务中心升级改造、打造200平方米青创基地,力争新增3个省级创业示范社区。同时,加快整合街道各类载体平台,为研发机构和科技成果企业化、项目化落地做好服务。

  高质量发展,更需要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同步跃升。今年软件谷18个重大项目,有15个在铁心桥街道。街道提出,要以生态改善为重点促城市建设,对照时序进度完成软件谷和“两桥”项目拆迁任务,聚力推进水环境整治工作,确保“263”专项行动全面落实到位,实行在建工地交纳环保专项保证金制度,层层压实责任。积极推进南园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力争城市面貌与软件谷的发展水平相匹配。

  8月初召开的雨花台区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上,铁心桥街道作为会上唯一的街道代表发言。街道负责人铿锵表态:“以服务保障为重点抓产业发展,以生态改善为重点促城市建设,以低收入人群为重点补民生短板,以党建为灵魂不断激发干部群众活力。坚定不移地落实好区委区政府对街道的定位和要求,以更高的站位解放思想,不断增强服务大局的原动力。”

  与软件谷共绘一张“蓝图”,铁心桥街道本身也增创了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张建设说,他之前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街道层面帮助软件谷搞拆迁,拆完了街道能干什么?街道“卸掉”经济职能已有多年,和企业打交道、特别是和高新技术企业打交道的能力有些跟不上。近年在园街共建中,在服务软件谷的过程中,锻炼了干部队伍,为街道事业的高质量发展集聚了人才,自身能力水平得到了淬炼和质变。

  “这里有20多万高科技软件人才,大多数都是年轻人,这是我们独特的也是最大的优势。”张建设说,铁心桥街道要激荡青春活力,闪耀科技魅力,展现组织亲和力,把这里打造成全区乃至全南京、全江苏省活力十足的一个地方。要让更多软件人才在铁心桥“铁了心”扎下根来,“定了心”创新创业,共襄高质量发展大局!

  王世停 仇惠栋

标签:铁心桥街道;雨花台区;共建
责编:苗津伟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