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讯(记者 张建波)因为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3》,“章丘铁锅”一炮走红引发抢购潮。而在无锡,也曾有这样的“一口锅”可以与之媲美,那就是始于清朝顺治年间,闻名于清朝道光年间的“王源吉冶坊”,其生产的王源吉铁锅曾风靡苏南。历经风雨后,这个“老字号”近年来重新崛起,再度成为居民生活中的“抢手货”。
7月29日,无锡举行王源吉品牌发展研讨会,众多学者、专家参会,就铁锅这一传统技艺保护、传承和创新发表建议。实际上,中国传统铁锅的生产板块有天津-上海、广东和江苏三派,其中江苏一派铸造的铁锅被称为“苏锅”,王源吉就是其引领者。“在我们这一辈、父辈及更早,大家用的都是王源吉的锅,无锡可以说80%的锅都是这牌子,我们从小就知道这个锅。”一位无锡本土历史文化研究者告诉记者,无锡属于“中国四大铸造之乡”,打铁、冶坊作为传统手工业历史悠久。创设于清顺治年间、成名于清道光年间的王源吉就是无锡众多冶坊中最有名的一家,也是江南地区最早的“官炉”,牌号受到清朝江南商务总局保护。
据悉,王源吉铁锅的制造需要63道工序,最关键也最具特色的是用松烟来做脱模剂。具体做法是将深山里百年以上自然死亡的松树放在山洞里烧,山洞壁上积聚下来的一层烟灰被取下来,也就是松烟被用作脱模剂。因为材质纯天然无毒无害,从清朝一直延续至今,为的就是保证铁锅的品质。这个“老字号”最兴盛时期,经常接到来自美国、日本的订单。2007年锡北运河沿岸进行环境整治,再加上铸造属于苦脏累行业,当地年轻人大多不愿干,王源吉搬迁离开无锡,逐渐淡出市场。
直到2017年,历经辗转,王源吉决定重回无锡,并将独有的铁锅制作技艺进行了公布和展示。同时在当地文化部门的帮助下,积极打造了展示馆,将这一传统技艺再度发扬光大,“铸铁行业的非遗项目是比较稀缺的,王源吉200多年的历史,让其具备了独特的文化价值。”无锡市惠山区文体局局长符志刚表示,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政府决定大力支持这一项目的传承与保护,并建议其做好历史挖掘和技艺传承,大力培养传承人,让传统技艺重获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