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7月12日讯(记者 陈宁)第三届“江苏智造”创新大赛的报名组织工作已经启动,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领域内的专业赛事,大赛受到了国家工信部和江苏省经信委的大力支持,并将作为第三届“世界智能制造”大会期间的重点活动进行推广,引发业界和舆论普遍关注。

本届大赛以“工业互联,智造未来”为主题,面向全国征集参赛项目,参赛企业和团队将两化融合和围绕工业互联网的主题,针对服务两化深度融合、聚焦具体应用场景、突出新动能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创新引领等要求展开比拼。主办方希望通过以比赛的形式,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逐步汇聚人才、技术、资本、市场、政策等各方要素资源,形成创新智造的生态集群效应。
针对本次大赛相较于前两届有何创新点,大赛将为选手们带来怎样的参赛体验和参赛效果等问题,日前,我们专访了江苏省经信委企业信息化处处长王万军,请他从多个层面对本次大赛进行了解读。
(以下为专访实录)
问:“江苏智造”创新大赛如今已是第三届,三届大赛中一直在强调“两化融合”和“工业互联”在智能制造领域内的作用,为什么要特别关注这两个方向?
王万军:智能制造是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最终实现企业提档升级的重要手段。一个企业要生存发展,需要做到提质、增效、降本、打造品牌等很多环节,并且这些环节都是环环相扣的,用两化融合的方式能够帮助企业在每个环节中实现精准把控,信息化深度融入企业生产发展已经是当下的一种共识。
另外,两化融合本身就是企业的“一把手”工程,从本质上来说是管理的问题,这件事情只有“一把手”能决做定,所以我们要提升企业“一把手”在这方面的认知。而工业互联网其实是智能制造领域中非常关键的一点,它既能体现两化融合的成果,也能帮助企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完成质量和效果、效果的提升。

“江苏智造”创新大赛的办赛初衷并不是为了办比赛而进行比赛,在创业创新阶段的企业更加应该重视两化融合的作用,我们的初衷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比赛来发掘一批典型和示范项目,从而进一步在相关行业和领域进行推广,让更多的企业认识到推进两化融合对于企业长远发展来说非常必要。
问:“江苏智造”创新大赛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并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第三届大赛在形式上有没有什么创新点?
王万军:一切新生事物的推广都必须有创新点才能吸引眼球。比如前两届大赛中,我们就把其中一场分赛场设在了徐工集团的生产车间内,这既是一种形式上的创新,也是一种务实理念的传递。徐工集团本身也是大赛的参赛企业之一,通过在车间里的项目路演,能够向更多的参赛选手解释什么是“从企业根本需求出发”,这是最好的体现方式。
本届大赛我们在形式上又进一步创新,设立了“创新英雄榜”环节,这个环节是让企业出问题,再让服务机构在比赛中去展示各自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贴近实际、贴近需求的一种体现,或者说的更直接一点,这就是围绕实际需求进行的比赛。
问:我们注意到2018年江苏工业和信息化转型升级专项资金申报的通知刚刚下发,通知中有什么重点领域是大赛本身也在关注的?
王万军:有很多,工业互联网平台、制造业双创平台、企业信息系统集成互联、企业上云等等,这些都是通知中提到的领域,也同样都是大赛的比赛内容,这也说明了大赛关注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下国家和省里关注的重点。所以我们对于通过大赛评比产生出的优秀项目也是非常看重的。前两届大赛的获奖项目,我们在省级财政资金项目申报上都给予了优先考虑。

问:对于企业来说,“江苏智造”创新大赛对于企业切实的帮助还有哪些?
王万军:我觉得还有以下五个方面吧。
第一,给企业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大赛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去展示他们的技术和产品,能够在大赛的激烈竞争中获奖,对于企业本身的品牌影响力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
第二,为企业和机构提供一个供需对接的机会。我们知道大赛除了参赛项目以外,还有很多服务机构和需求侧企业前来参与,这实际上也是更垂直地去满足对接的一种形式;
第三,大赛是一个了解行业趋势的平台。同行在干什、这个行业有什么新的增长点、又有什么新技术运用,其实同行和同行之间的交流比试,往往能让参与者学到更多;
第四,专家的点评和资本的关注,这些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收益。我们知道大赛会邀请一些领域内的知名专家和投资机构担任评委,他们在各自专业领域内提出的一些建议甚至是问题都是创新者本身亟待想要解决却又不知怎么解决的,同时资本对于参赛项目的垂青也是直接的,前两届就有参赛项目在比赛后拿到了投资机构的风投资金;
第五,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吸引专业人才。通过宣传推广,大赛也会吸引业内人才的关注,而人才是行业集聚发展的第一要素。我们希望通过努力把大赛办成一个品牌,让人才、技术、市场、品牌等这些要素,都能通过大赛这个平台展现给外界,吸引更多的目光来关注这些优秀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