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新技术”引领制造升级,雪浪大会把脉下一代“智能样本”
2018-07-01 16:51: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马薇 孙庆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讯 万物互联时代,商业变革的速度前所未有,制造业的“马太效应”则更强,“数字化”升级已然成为传统制造企业的必答题。7月1日,雪浪大会分论坛上,“新技术”成热词,被传统制造企业视作培育新增长点的有利“土壤”。互联网赋能制造业,依然是场“持久战”,专家热议唯有“持续创新”,才能抢占数字经济先机。

  革新技术手段,自动化生产带来“新制造”

  传统流水线上忙碌的是人,数字升级后,承担大量流水工作的则是机器。无锡老牌纺织企业——江苏阳光集团开始将人工智能和计算机视觉技术应用在纺织流程中。

  “布匹疵点检测是纺织行业生产和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一直以来的人工检测,速度慢,且缺乏一致性。”阳光集团董事长陈丽芬估算,按照企业目前几万公里的面料产量,有近100万个疵点,完成这么多的质检,需要7、80个人力,以机器眼检测代替人工,则可以节省50%的人力。机器眼不仅能“挑剔”出大量疵点,更能牢记瑕疵数据,并在后期为企业幻化出新的生产力。

  新技术能推进流水线效率提升,而在有的企业,数字化甚至直接“取代”了一个部门。海兴电力的负责人在论坛演讲中提到,从2016年开始,公司用“钉钉”开启了新的工作方式,全集团包括海外子公司全部在钉钉上实现了组织化管理。“通过钉钉把我们的组织架构集成之后,所有的离职和入职都可以从这个群里或者离开或者加入,这个群的消息和历史消息他是看不到的。”负责人谈到,以钉钉为例的数字化系统,能够保证企业内部信息的高效和安全。

  “这是我们给一个厂家的生产设备做的远程运维,生产现场的状态、故障,实时可见。”分论坛上,重庆脉实智能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田俐强用一段视频让与会者了解其公司所做的“智慧协同工业互联网设备管理平台”。实现这种远程操控的关键在于“传感器”,通过“感知”流水线,帮助制造企业了解车间每天做了多少活,做得怎么样,产品加工状态、生产能力是否达标,产生了哪些耗材,什么时候该更换等,都可以自动生成报告,帮助企业做生产调整。

  数字化全面赋能制造业 专家热议“转型路”

  万物智联的数字时代,数据爆发性的增长。数据显示,2017年物联网数据达到400ZB,1ZB等于1024P,如此海量的数据将会被发布到云端,最终通过分析理解数据释放价值。对于制造企业而言,正确获取和有效处理海量数据,被视为未来发展的一大挑战。

  挑战具体在哪?西安交通大学信息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青年千人”学者杨树森提到,数据的爆发,企业需要对基础设施、IP系统的更新具有一定前瞻性,其次是要着力解决低延迟和敏捷性的问题,工业互联网、无人驾驶、智能制造的瓶颈会集中在这一关键点上,最后杨树森提到数据隐私的问题,这也是所有数字化、自动化制造企业都必须重视和布局的重要方面。

  数字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制造业的竞争格局也在发生变化,先机在哪?德国多特蒙德应用技术大学科学硕士、德国工业4.0信息化专家杨洋结合国际市场新动态,给出了观点。小批量、个性化的私人订制被视作制造企业转型的一个重要方面,许多传统企业逐渐找到这一方向,但工厂在技术上“快速反应”却并没有跟上。杨洋提到,相较于德国等工业4.0发达国家,目前我国智能工厂的配套还处于相对初期的阶段,体现在很多生产流程没办法进行标准化,同时产生了很多重复性并行性数据的采集,这些数据相互之间没有逻辑关联,此外,不少制造企业的软件系统和硬件无法交互,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论坛中专家认为,软硬件结合和产业链互联是制造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比如面对某一个生产工单,下级物料、能否满足定单生产等信息必须一目了然,如果物料不足,应该向哪些供应商进行采购,采购的周期多长,品质如何等,都应被系统快速分析,并给出决策。专家认为,只有对这些信息都形成有效分析,才能实现对生产流程的科学监控,而这些,都将成为帮助生产制造型企业进行改善和优化的方向。

  记者 马薇 孙庆 张宣 王梦然

标签:
责编:戴凌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