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镇江消防博物馆:打造消防文化新地标
2018-06-26 08:02: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位于镇江市京畿路80号的镇江消防博物馆,已悄然成为镇江消防文化的新地标。自2009年11月9日正式开馆以来,博物馆始终坚持免费向各级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广大市民开放。通过全面展示镇江消防文化历史和宣传现代镇江消防理念,让更多群众亲身体会到镇江百年消防历史沿革流变,领略消防文化源远流长,感受镇江消防迈向现代化的步伐,使消防文化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

  2010年,该博物馆被公安部消防局、中国科协科普部、中国消防协会联合命名为第三批“全国消防科普教育基地”,2011年被镇江市文明办列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被消防总队评为“2011年度全省消防部队群众满意党员示范窗口”。

  领略源远流长的消防文化

  在镇江消防博物馆二楼展示厅,展示了水龙、老式消火栓、消防头盔、铜锣、救火会号牌、火钩等一批消防文物,大型浮雕墙展现了“救火五义士”的光辉形象。新技术幻影成像,能再现金山寺火劫,实物复原救火会场景。

  由于地处老城区,周边社区群众成为参观消防博物馆的一大主流人群。81岁的朱福贵老先生1949年前是镇江同福救火会会员,年轻时曾参加了著名的燮源昌桐油号火灾的扑救。当他看到“救火五义士”的大型浮雕后,感慨万千,主动向一起参观的社区居民们介绍起当年往事:1948年6月17日上午,地处西门桥畔的燮源昌桐油栈不慎油锅起火,火势迅速蔓延,并引起隔壁一处基建材料库的两桶汽油发生爆炸。西门桥畔顿时一片火海,大半个镇江城都能看到。那时,镇江虽有省警察局消防队,但没有专业的救火人员,只有义务的民办救火会参与救火。当时,镇江民办救火会有10多个,救火设施是“人力龙”“机械龙”等简单设备,没有机动消防车。在此次救火过程中,有5人不幸牺牲。为了纪念他们的义举,当时的国民政府将西门桥畔的路命名为“五义士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更名“义士路”,“救火五义士”舍死忘生的消防精神也传承至今。

  感受新时代消防精神

  镇江消防博物馆现代展厅内,系统地展示了消防组织机构的历史沿革、车辆器材装备的更新换代,以及最先进的器材装备。其中,消防官兵参与处置的近现代重大火灾事故和抢险救援行动,最能使参观者的心灵深受触动。

  京口区香逸渔港、锦绣皇宫、海运大酒店,润州区江苏科技大学,新区南帝化工、联成化学,丹徒区捷诚车载电子、宏达化工,许多慕名前来参观的单位职工,以往大多只在电视和报纸新闻中接触过消防工作。通过参观消防博物馆,他们对消防官兵在汶川地震、中百二店火灾、谏壁发电厂地下电缆火灾、“311”丹阳沪宁城际铁路员工宿舍倒塌事故等一系列重大火灾和抢险救援事故中展现的能吃苦、能战斗的新时代消防精神有了全新的认识。

  实践检验逃生自救技能

  在所有参观消防博物馆的群体中,中小学生可以说是博物馆的常客。无论是夏令营、冬令营,还是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抑或是安全生产月、“119”消防日,该市各地学校纷纷组织师生前往消防博物馆参观。镇江消防博物馆的现代展厅中,专门开辟了一片空间,设置消防自救逃生常识和各类消防标识,现场还可以进行消防知识竞答,疏散逃生体验区更是实践和检验自身消防技能的综合平台。

  全国少年儿童消防教育示范学校——镇江市江滨实验小学更是将消防博物馆作为该校安全教育基地,每年定时组织师生参观学习。进入疏散逃生体验区,身处“暗无天日”的狭小空间,充斥着“杂乱无序”的音响氛围,学生们平时学习的消防知识有了用武之地。学生们在黑暗中寻找通往安全之地的指路明灯——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顺着标志蜿蜒曲折,不断前行,中途还发现了“电梯”“仓库”“死胡同”等一个又一个陷阱,终于找到了通往安全出口的光明大道。凡是亲身在疏散逃生区体验过的学生,对于火场逃生的方法和注意事项都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张家祥

标签:
责编:戴凌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