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下午,南京十三中校园,700多名高二学生裙裾飘飘、束发笄绾,“屈子”来了、“李煜”来了、“王维”来了、“李颀”来了……这是学校第七届古诗词吟诵节,孩子们将60多首经典诗词编写进不同的主题,或唱、或诵、或鼓、或舞,演绎出精彩绝伦的古风新唱。
屈原和李煜,隔了1200年,两位同样痛失山河的伟大诗人,如果相遇会是怎样的情形?高一(8)班的50多名同学用两位诗人的作品完成了这一跨越千年的对话。女生蔡璟瑶告诉记者,他们选定的吟诵主题是《且问国殇》,“我们的编创同学半个月前就开始做这件事。”
高二(13)班同学们的《孝感天地》故事从3000年前开始讲述。《诗经小雅蓼莪》伴随着古乐缓缓唱出,鼓声起,女生刘玉涵独舞惊艳亮相,诗经回到了它本来的样子——先贤的歌唱;灯光暗下,一个八九岁的孩子吟诵着《弟子规》走上舞台,全场掌声雷动。“这个特别客串是我弟弟孙李瑞,今年二年级。”女生丁静怡告诉记者。
高二(5)班带来《仰高山者飞天志》,《将进酒》《行路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刘吉霏和王宜陶两个男生是领诵。王芷浛、杨可两个女生以古筝演绎流水,相得益彰。
十三中语文基地负责人、特级教师曹勇军告诉记者,“我们不应该仅仅是用背诵、用纸笔学习传统文化,富有创造性的形式可以将作品的意蕴更好地表现出来,这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深度学习的过程。”
爱南京南京晨报记者 刘颖
新华报业视觉中心摄影 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