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如何预防孩子“迷网”?这套“组合拳”告诉你答案
2018-05-10 20:09: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葛灵丹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5月10日讯 “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终端发展,成瘾性网络游戏、邪恶动漫、不良小说、互联网赌博等不断出现,造成一些中小学生沉迷游戏、行为失范、价值观混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小学生的学习进步和身心健康。”教育部日前发出《关于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的紧急通知》,对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中小学生“触网”实况如何?该如何加强引导?中小学生“手机触网”过早过度情况堪忧,这是记者在调查中得到的深刻印象。在昆山读小学四年级的吴小敏,平时手机不离身。“不是刷微博就是聊天,不是聊天就是玩游戏,我觉得跟手机打交道更容易。”小敏的父母是从安徽到昆山打工的,平时工作忙也不怎么管女儿。“出去吃饭,她就埋头玩手机,一顿饭也不说几句话。”直到班主任找到小敏的母亲谈心,她才发现,原来女儿在班上性格孤僻,和老师同学几乎没有什么交流。

  像小敏这样,小小年纪就离不开手机和网络的孩子,现在越来越多,家长即便严格监管也防不胜防。张兰女士平时严格限制女儿使用手机和电脑时间。“上小学的时候每天半小时,周末可以放宽到1小时左右。女儿也很自觉,学习从来没让我们费过心。”可小学成绩优异的女儿,自从初一选择了南通市一所寄宿学校后,就开始沉迷网络,成绩一落千丈。“寝室熄灯了就躲在被窝里偷着玩,没有网络就开手机流量联网,一个多月下来,光手机费就好几百,视力也开始下降。”张兰忧心忡忡地表示,要把女儿的手机换成老人机,只有打电话和发短信的功能。

  “高一的时候开始玩手游,每天基本上都要花3小时以上在手机上,常常玩到凌晨一两点。白天上课瞌睡、没精神,成绩从年级前200名下滑到倒数200名之内。高二的时候,有一次在课堂上玩手机被老师逮住了,手机由老师代为保存。经过老师的引导,我度过了一个‘无手机’学期,现在,我的学习和生活又步入了正轨,成绩稳步回升,每晚11点前休息,日子终于不再浑浑噩噩了。”南京某中学高二年级的朱啸秋曾手机上网成瘾,回忆往事他感言,自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一旦失控,梦想就要被牺牲。

  根据相关调查,2016年江苏省7-18周岁青少年网民达到867.9万人,其中小学生网民达到514.77万人,首次触网年龄也从2015年的7.5岁下降至7.1岁。孩子上网做什么?79.2%青少年网民是为了“娱乐游戏”,只有37.8%的青少年网民把互联网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咨询师裴涛分析说,孩子沉迷于网络不外乎两方面原因,一是使用网络可以获取知识、放松娱乐,二是使用网络可以逃避压力、痛苦等。“如果孩子的快乐只能通过网络获得,就提示孩子生活中的其它快乐来源出了问题,家长需关注解决。但第二点,则相对难以察觉。” 裴涛说,家长常以为孩子是爱上了游戏才讨厌学习,其实原因可能恰恰相反——孩子在现实生活中遭遇的学习、人际、家庭等方面压力得不到及时化解,才会扎进网络虚拟世界这一“世外桃源”。此时,家长要重视对孩子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识别与解决,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等专业帮助。

  “有效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家庭要发挥好第一个课堂作用,父母要承担起第一任老师职责。”教育部在发出紧急通知的同时附发了“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意在引导家长积极、快速行动起来。南京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殷飞感言,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家庭的作用的确很重要,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孩子是否过度沉迷于网络。“家长要多陪伴孩子,多做一些有生活趣味的安排,而不是让孩子一有时间就使用电子产品。对孩子上网一定要加强监管,而不是‘放鸭子’,还要努力让孩子学会把游戏从打发时间的玩具变成学习的工具。”

  一些家长表示,学校要像教育部要求的那样加强对孩子“文明上网”的引导。如通过课堂教学、主题班会、板报广播、校园网站、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开展专题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对待、合理使用网络,了解预防沉迷网络的知识和方式,提高对网络黄赌毒信息、不良网络游戏等危害性的认识,从而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和不法行为。

  不少专家认为,预防青少年沉迷网络,要根治网络上的各种乱象。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从事教育研究工作的洪劬颉表示,网络是一个染缸,仅靠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不够的,下一步要加快清理整顿网络,尤其是对于黄赌毒等严重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网络内容,要加大清除、打击力度。与此同时,要在网络上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各种方式传递正能量,为广大青少年学生创造风清气朗的网络空间。

  记者 葛灵丹 王拓 蒋廷玉

标签:手机;网络;孩子
责编:苗津伟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