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年南京城墙加速度奔向世遗
2018-03-23 07:35: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王宏伟  
1
听新闻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蓝绍敏提交议案,建议国家文物局将南京城墙(中国明清城墙)列入我国2020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使之早日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这一建议使南京城墙申遗再度受到关注。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与西安、荆州等明清城墙联手,650年历史的南京城墙正在加速奔向世界文化遗产的目标。

  “8+6”模式,牵头中国明清城墙申遗

  南京明城墙始建于公元1366年,由宫城、皇城、京城、外廓四重城垣组成,这种结构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其中京城城墙全长35.267公里,现存25.091公里,是现存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城市城墙,也是南京最为厚重的历史文化遗存和最具影响力的文化符号。

  南京市文广新局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处处长吴涓告诉记者,早在2006年,南京等4城市城墙就以“中国明清城墙”项目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2年,南京、西安、兴城、荆州、襄阳、临海、寿县、凤阳8个城市城墙被列入更新后的《预备名单》,它们分别代表了明清时期的都城、府城、州城、卫城、皇城等城市体制,共同组成中国古代城市城墙遗产体系;2014年,南京被国家文物局确定为“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牵头城市;2016年3月,南京市向国家文物局正式提交了联合申遗文本。此外,河北正定、河南开封、广东肇庆、福建长汀、张家口(宣化)、安徽歙县等六市(县)陆续向国家文物局表达了争取加入“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项目的意愿,“中国明清城墙”申遗形成了10个省份“8+6”的模式。

  对于南京城墙作为世界遗产的价值,编制申遗文本的主持者贺云翱教授表示,南京城墙是14世纪中叶城市工程的集大成者,是中国6000多年城墙建设史的巅峰和绝响,也代表了东亚地区城防系统的伟大成就,它的墙体、城门、城楼、瓮城、护城河、水门等,集礼制、防御、交通、给排水、防洪、景观、审美等多种用途为一体,是中国古代城市文明形态的特殊见证。南京城墙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就拿城砖来说,每块城砖上都模印有烧造地点、烧造官和烧造者的姓名,这是一种非常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保证了城砖“敲之有声,断之无孔”的高质量标准,烧造地点包括今天湘、鄂、赣、皖、苏5省,这其中有大量的历史信息可以解读。

  强身健体,让古老城墙焕发青春

  南京老门东边营一号,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办公区,一整面墙上张贴着申遗保护和利用重点任务,记者数了一下,共包括环境保护、本体修缮、遗址展示、晚间亮化、文创研发、海外宣传、博物馆建设等52项,这些都要在2年内完成。

  自2014年以来,《南京城墙保护条例》和《南京城墙保护规划》的制定和发布,使南京城墙保护纳入法制化和规范化轨道,城墙两侧15米内为保护范围,保护范围外50米划定建设控制地带,破坏城墙最高罚款10万元等成为刚性约束。

  “对南京城墙来说,大规模的修缮、抢险工程已经完成,现在更多的是要做好日常管养,比如修补破损墙体、抢修鼓胀的段落、清除城墙上的杂树杂草,打个比方这就像是给城墙强身健体,让珍贵的文化遗产焕发青春”,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副书记曹方卿对记者说。

  例如针对1991年因洪灾倒塌的前湖段,修缮时没有复建墙体,而是架设了钢铁桥架式保护设施,使得修缮部分可识别,同时为了保护墙体,桥架直接架设在地面铺设的碎石上。曹方卿说:“如果以后有新的保护方案,那么清理桥梁和碎石后就可以恢复城墙的原貌,实现了可逆性保护。”

  位于紫金山的龙脖子段,每年汛期大雨时,经常有水柱从墙体下部激射而出,南京人称为“龙吐水”。调查发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这段城墙底部的排水系统有淤塞,而城墙内侧的水位又不断抬高,因此内侧聚集的雨水从墙体缝隙喷出,形成喷水现象。为了应对此类现象,越来越多的科技手段被用来为城墙“体检”,南京城墙管理中心副主任陈启东告诉记者,监测预警平台已经进入招投标阶段,其核心是利用物联网技术搜集城砖的病害情况,一旦裂隙、鼓胀、沉降等数据波动接近警戒线,监测系统就会发出预警。

  亲近市民,文化遗产融入百姓生活

  这两天鸡鸣寺的樱花进入盛放期,游人摩肩接踵。最佳观景点在哪?当然是台城段城墙上,约四百米的花带灿若云霞,尽收眼底。

  南京城墙作为文化遗产正越来越多地对市民开放,成为人们休闲、健身的好去处。从2015年起,南京城门挂春联已经成为新的春节民俗。今年春节,中华门上挂着春联的照片,上了新加坡、马来西亚和缅甸等地华侨华人聚居地的媒体,历尽沧桑的古城墙、大红的对联、充满年味的联语共同营造出南京城特有的浓浓年味。而大年十六登城头这项南京人传统的祈福活动,据说可以“走百病”“踏太平”。

  作为明清城墙申遗展示的窗口,总投资2.8亿元的南京城墙博物馆工程将于5月动工,建成一座可“隐身”的博物馆。南京城墙保护中心副主任马麟说,博物馆由何镜堂设计,展陈面积约1.3万平方米,建成后是国内最大的城墙专题博物馆,地上两层、地下两层的结构借鉴了中华门瓮城和马道的形式,因为外立面使用了三层夹丝玻璃,可以反射中华门瓮城、城墙和周边建筑,实现了“消隐”功能,而这种低调的隐身,就是对650年南京城墙致以最高的敬意。博物馆将展陈哪些文物?马麟介绍说,展品中有一座从江西征集来的馒头窑,它在明代初年烧制了南京城墙的城砖,还有一条明故宫御河里的沉船、中华西门上一块蒋介石手书的石匾额……

  “铸其魂、扬其韵、传其神”,这是南京城墙保护利用的“三字经”。650年的城墙静默矗立,但却活在一座都市的繁华中,成为最亮丽的一道风景。

  记者 王宏伟

标签:城墙;南京城墙;城市城墙;申遗文本;世界文化遗产;国家文物局;墙体;中国;南京;博物馆
责任编辑:苗津伟 崔欣
下一篇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