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对待34个字的城门春联 刘灿铭:书写书法的当代精神和内涵
在由南京晨报和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承办的 2018年“城门挂春联,南京开门红”活动中,南京武定门的入选联由南京书画院院长刘灿铭书写。
刘灿铭,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书法家。他用工科生的思维和自小对书法的热爱,一头扎在这一艺术门类的海洋中。在当下文化交融的大背景下,他行万里路,致力于寻找能让书法走向更广泛世界的现代表达。而刚刚履新南京书画院院长的他,也将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继续书写书法的当代精神内涵。
爱南京南京晨报记者 孔芳芳
一副对联,多次书写,力求最好
“武定山河壮,秦淮烟柳中,风和日丽莺啼序;门开时代新,文庙春光里,国泰民安蝶恋花。”这副武定门春联描写了国泰民安、河山大好的景象,充分反映了南京改革开放40年的丰硕成果。
“武定门对联上下联各有17个字,虽然写春联对书法家来说比较常见,但17个字的长联还是不容易写。”刘灿铭这样对记者说。
刘灿铭选用行草书写这副春联,以行书为主,“这样挂在城门上老百姓看得懂”。虽然只是一副34个字的对联,但他写了三次,“每次都动脑筋想怎么能写得更符合春联的意境和自己的风格特点”,非常认真。
“第一次写了好几副,第二天又想,再写篇幅大一点是不是好点? 到了南京书画院的办公室,我又想,写更大的是不是更好?挂在城墙上嘛,怕字太小了看不清。我就用几张纸拼起来,每联各用四米长的纸来写。”刘灿铭笑说,17个字,不是双数,纸不太好折,他多次尝试,目的就是为了找到最佳,最后,他把认为不错的几副全部上交,供组委会挑选。
“今年很荣幸参与到书法家写城门春联的活动中来。”刘灿铭给城门挂春联的活动点赞,“贴春联是我们中国人过年的传统民俗,它既代表美好的祝福,又营造喜庆氛围。以往光秃秃的城门,现在有了红彤彤的对联挂在上面,这是一种创新,也很温馨。”
从小热爱书法,用工科生思维练习书法
在与刘灿铭交流的过程中,记者惊讶地发现,作为著名书法家,刘灿铭本科时竟然学的是电气工程,他其实是一名典型的工科男!不过,工科男的理性思维加上他自小对书法艺术的热爱结合在一起,却有力地 助推了他在书法探究上的不断进步。
小学时,刘灿铭的写字作业经常被老师张贴,这增加了他写字的自 信。也由于字写得好,他从小学到高中几乎承接了所在班所有黑板报和 刻钢板油印试卷的任务。
上大学后,在工科背景下学习,刘灿铭理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得到锻炼,这些都被他日后用到书法研习上。
大学期间,他遍临二王帖学系统,不计各家风格,广泛汲取,打下 了较为牢固的基础。1992年他的作品在全国四届中青展和五届全国展分别获奖。获奖带来自信,自信化为巨大的动力,这种动力促使他将爱好最终变成了从事一生的事业。
2002年筹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时,刘灿铭把理科生条理分明的思维再一次用在书法创作上。“我对自己的书法创作做加减法。”他告诉记者,“减去那些与我无关的部分,以楷书和草书为主,一静一动。楷书以敦煌写经为基础,草书以张旭大草为根本,以静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平和,以动释放内心的散乱与浮躁。这让我达到了内心的平衡,写字与工作的协调,还使我形成了一个新阶段的个人书法语言。”刘灿铭告诉记者,这段经历让他的生活、工作、书法融为一体,“我觉得这样的书法与人生的结合,是书法家重要的一部分”。
在两次“西行巡展”中实践、交流、学习
由于多年在高校的艺术学院任管理职,刘灿铭对书法高等教育这块尤为关注。他告诉记者,当今的书法高等教育学科齐备,从本科到博士,再到博士后都有,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也是对书法学科的重视。
虽然整体呈现出蓬勃向上的积极状态,但是也存在一定问题。”比 如,没有足够的市场可以接纳书法专业的学生,学生可发挥的岗位不多,这从本质上限制了书法高等教育的发展。”刘灿铭还提到一点,许多报考此专业的学生多是冲着较低的文化录取分而来,对书法并非真正的热爱,只是把书法当成一门手艺活儿,限制了对其进一步的研究。
而近两年的两次漫长西行,也是刘灿铭着力较多的地方,让人印象深刻。
第一次在2015年,他自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开始,经平凉、天水、兰州、西宁、武威、张掖、酒泉至敦煌,共九站,进行了“丝路心迹”写经书法巡展。
“我的书法取法敦煌写经,带有西域风格,这是我自身取法学习的好机会。另一方面,这是我作为书法家,在国家“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进行关注、思考的实践过程。我始终认为书家不能仅在书斋中闭门造车。”刘灿铭这么说这两次西行的缘由。
2017年,他以突出现场动态书写经文过程的方式,再次从敦煌出发,重走玄奘之路,途经新疆吐鲁番、乌鲁木齐、库车,最终到达阿克苏。
善学的态度和理性的思维帮他在这两次西行中获益良多。一路上,他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举办了多场座谈、研讨会,引导当地对“丝路”传统文化的重视;反过来,他在途中对各地书法资源进行深入学习和考察,又丰富了自身的书法创作。他还不断与当地书法学习者交流,并对他们进行指导。“我一边学习,一边将消化过的内容再反馈给当地的书法学习者,互相提升,形成了一个良性的互动。”刘灿铭总结西行的收获。
现如今,刘灿铭离开长期工作的高校,调入南京书画院担任院长,在这个林散之先生曾任院长的地方,带领书画家们继续书写当下的时代。“从兼职进入专职,这是我人生的重要转折。”刘灿铭说,他希望与同仁一道,肩负起社会担当和义务,不仅行万里路描绘大好河山,也需下基层体验生活,创作出更多人民大众喜爱的、更具时代感染力的作品。
【刘灿铭简介】
刘灿铭,江苏靖江人。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博士,师从王冬龄教授。现任南京书画院院长,民盟江苏省委副主委,江苏省政协常委,江苏省文联委员,教育部美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东南大学中国书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楷书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江苏省现代书法研究院院长,民盟中央美术院副院长,江苏省竹刻艺术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