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和弘扬陈鹤琴教育思想
陈鹤琴先生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幼儿教育先驱。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参加纪念陈鹤琴先生诞辰95周年研讨会,在会上有个研讨发言,并问到陈先生的女儿,有没有出书。她说:“出了陈鹤琴文集,在北京出版社出版。”我说:“北京出文集,我们出全集。”陈鹤琴先生在南京师范大学默默无闻,刻苦钻研,从教四十年,留下了开创性的中国化幼教事业。于是,全集由江苏教育出版社于1987年3月出版,共六卷。第一卷为儿童心理,第二卷为幼儿教育,第三卷为家庭教育,第四卷为小学教育,第五卷为师范教育、智力测验,第六卷为读书札记、书信、读物等。我主张给陈先生出全集的意图,就是全面、深入、真实地反映他从事幼教事业、从事教育事业的伟大业绩,以流芳百世,让世人尤其是教育界从事幼教事业的教师和当父母的人们有所得益、有所借鉴。
陈鹤琴教育思想及其实践是极其丰富的,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师范教育、家庭教育、新文字(文字改革)和难民教育等各个方面。特别是幼儿教育,使陈鹤琴先生驰名国内外、永远活在人民心中。我只能谈一下印象深刻的一些片段。
第一,陈鹤琴先生创立了中国化“活教育”的幼教理论。陈先生一生热爱儿童,热爱教育事业的精神令人敬佩。他怀着“一切为儿童”的深情,把一生奉献给了儿童教育事业,是年轻一代教育工作者的典范。上世纪初,他从清华毕业后留学美国,学成回国后曾又前往欧洲各国考察教育,深入研究欧美教育,但从不照搬西洋教育模式,而是扎根于中国土壤,从中国国情出发,从中国儿童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中国自己的“活教育”理论。所谓“活教育”,就是针对中国几千年来死读书、读死书的陋习,提出“活读书”“教活书”的要求,具体概括几句话:“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活教育”的立意在于创造中国化的新教育。陈先生主张中国儿童教育的发展要适合国情,符合中国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他提倡,大社会、大自然都是儿童的活教材;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他决心用“活教育”学说创办一所幼稚园,创办一所幼稚师范学校,培养中国化的幼稚教育师资,孕育和培养一批创造光明、服务真理的教师。他一生写下400多万字的专著、论文、实验报告,主要著作有《家庭教育》《儿童心理学之研究》《幼稚园课程》《中国幼稚教育之路》《教育史导言》等,大部分都是他自身的体会和心得,都是他边听、边学、边写的成果,阅读或听讲的人都会感到特别亲切。这些都是很值得学习和弘扬的教育思想。
第二,陈鹤琴先生一个很大的特点是把教育、研究和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中国化大众化的幼儿教育模式。陈先生一直从事开创性的幼儿教育和实践,1920年首先以自己的第一个孩子陈一鸣为对象开始他的研究工作。从孩子出生的第一天起,进行连续观察和实验,做文字与照片记录长达808天。1925年发表《儿童心理之研究》,为我国最早用追踪方法研究儿童心理的专著。1923年办鼓楼幼稚园,自任园长,开辟了中国化、科学化幼稚园试验基地,为我国第一所实验幼稚园。
陈鹤琴不愧是一位把教学、研究、实践互相结合在一起的了不起的学者。他同时研究儿童,同时办幼稚园,同时在自己的家庭里实施幼儿教育,同时宣讲儿童心理和幼儿教育。他重视儿童的兴趣和活动,主张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和成长。他认为幼稚园第一个要注意的是儿童的健康,其次是养成良好的习惯,然后是能学什么就学什么,不要刻意追求。这些教育思想、教育理论至今仍然有指导价值,需要我们在幼儿教育方面学习和承继。陈先生在创办鼓楼幼稚园时,就已经体会到中国化的幼稚园需要中国化的师资。他主张要建立真正的中国化的幼稚园,必须同时建立中国化的幼教师资训练机构。基于这一思想,他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这些创造性的实践,使陈先生“活教育”理论、中国化幼教理想梦想成真。
第三,家庭教育理论是陈鹤琴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养老和育幼是世界性的课题。老人能不能幸福度过晚年,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各国都在探索,中国摸索了一条路子,即让退下来的老干部、老战士、老教师、老专家、老模范成立一个关心下一代组织,其任务就是配合学校、家庭进行社会教育,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我退休后就是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我们总结基层的经验,创办了校外教育辅导站,解决了中小学生放假以后到哪里去的问题。校外辅导站好就好在扎根社会、依靠学校、联系家长、贴近学生,很自然地把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结合起来。辅导员绝大多数是老教师、老校长,他们对学生有爱心、有耐心、有奉献之情,舐犊情深,同父母对子女一样。中国传统文化十分重视启蒙教育。古人说:“少小若成性,习惯成自然。”“三岁看七岁,七岁看终生。”《三字经》里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过去是家教为核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齐家是平天下的基础,家齐而后治国。过去有家道、家训、家规、家业、家国同构。这些至理名言都说明青少年时期是进行灌输、教育、引导的最好时期。青少年时期是特殊的人生阶段,可塑性很大。陈鹤琴先生把研究幼教的落脚点放在家庭教育上,创立家庭教育理论,这是英明之举。孩子幼年受家庭的影响极其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过去一些父母识字不多,但强调“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说:“小孩子生下来是无知无识的,不知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他的一举一动,可以说一方面受遗传的影响,一方面受环境的约束、受教育的支配。小的时候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父母,教养中最重要的因素恐怕也是父母。”所以陈先生指出:“小孩子的知识之丰富、思想之发展与否,良好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应负完全的责任。”陈鹤琴认为,做父母的应该有一种专门的技能、专门的知识,提出要重视幼儿家庭教育的科学实验,对幼儿家庭教育应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和推广,普及幼儿心理学和学前教育学的知识,使广大家长都能对自己的子女有一个正确的培养目标和教育方法。我们现在处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相比陈先生那个时代要复杂得多,各种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相互碰撞,青少年更是无所适从,加强家长的教育尤为重要。所以,各级关工委组织非常重视家长教育,开办各种形式的家长学校,进行科学育儿知识教育。这同陈先生的教育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陈鹤琴还批评家庭教育中“娇生惯养”、过分溺爱和专制式的严厉管教两种普遍存在的错误态度和做法。前者是对孩子无原则的爱,它有损于孩子的身心发展,他强调“要爱护,但绝不要溺爱”。他指出,家长的责任是帮助孩子生活、自立和做人,而不是代孩子“吃苦”。因此他提出“活教育”中的两个原则:“凡是孩子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他还指出,家庭教育中专制式的严厉管教方法,只能是摧残儿童的创造力,束缚儿童的思想。他多次告诫家长:“做父母的教养自己子女第一条原则,就是要尊重‘以身作则’这条原则。”在婴幼儿时期,父母是孩子心目中的理想人物,他们的一举一动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小孩;即使进了幼稚园,老师和父母对小孩子具有平等的力量。但由于儿童与父母相亲的情感深,相处时间长,他们对儿童的影响仍然特别大,往往儿童在学校所受到的一些好的教育,却抵挡不住家庭环境的影响。因此,做父母的必须处处以身作则。他主张家庭教育要民主化,父母要平等对待小孩,尊重小孩的人格。他特别强调“做父亲的应当同小孩做伴侣”,这是家庭教育民主化的一个表现。家庭教育既是一个古老的课题,又是一门崭新的学问。陈鹤琴先生对家庭教育理论的研究和实践,为中国现代化家庭教育理论奠定了科学基础,提供了科学方法,特别是《家庭教育》一书提出的原则和方法,是我们现代做父母的一本很好的教科书。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培养好少年儿童是一项事关长远、事关国家和民族兴衰的战略任务。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强调“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凝聚共识,增强理念,倾心幼教,服务人民。我们肩负着党和人民嘱托的历史使命,责任重大,任重道远。我们要忠于职守,乐于奉献,以陈鹤琴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为榜样,联合学校、幼儿园、家庭、关工委、民间社团等各方面力量,切实把教育工作做好,把幼儿教育做好,使江苏的学前教育做得更广泛、更扎实、更有质量,教育和引导广大少年儿童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刻准备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