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门入选楹联撰稿者来自江西 楹联是非常容易让人表达情感的手段
中山门的入选楹联获得了本次2018年“城门挂春联,南京开门红”活动的一等奖,其工整的对仗,接地气又恰到好处的用词,博得了楹联专家们的一致赞许。
这副楹联,出自江西南昌的楹联爱好者张绍斌,昨天记者电话联系上了他。
谈起创作过程,用“快”来形容
张绍斌从楹联方面的专业论坛上看到了这次南京城门征集春联的活动,一直喜爱文学和楹联创作的他立即着手为南京的城门创作起楹联来。“我是快手,一副联对我来说个把小时就完成了,一天成稿最多的时候能写四五十联,这副联我印象中写得也很快。”张绍斌谈起自己的创作过程,用“快”来形容。
评联的时候,专家们对“摘头彩”“赶早春”几个字极为赞许,认为用得既“接地气”,又“恰如其分”。记者问张绍斌为什么想到用这三个字,“摘头彩以前楹联家也用过,这次可能比较应景吧。”张绍斌解释,中山门原来叫“朝阳门”,“‘头彩’跟朝阳有关联,人们的祈福,不就是希望能摘得头彩嘛。‘赶早春’既跟朝阳联系了起来,又象征了人们蓬勃向上、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跟孙中山先生的精神也有共通之处。”
任何文学样式都是情感思想的表达
记者了解到,获得一等奖的张绍斌,其写楹联其实也经历了一个摸索的过程。他小时候喜欢看历史书籍,从而迷上楹联,“楹联是非常容易让人表达情感的手段”。他最早是听广播投稿,曾在上世纪90年代的一个比赛中写了很多联,但都没有得奖。“我当时还觉得奇怪,为什么我感觉自己写得很好却没得奖,没我写得好的人反而得奖了?”通过研究,张绍斌发现,是因为格律、对仗的关系!
“任何一门学问都有它的规律,楹联也是!它非常讲究对仗和格律的工整。”张绍斌开始在网上更细心地研究,“有比赛就写”,不断锻炼和提高自己。
“现在有人评说楹联小不小众的问题,我觉得这本身可能就讨论偏了。”在张绍斌看来,任何一种文字和文学样式都是情感和思想的表达方式,既不用高抬它,也不要贬低它,有人喜欢,觉得这是适合自己的,然后能很灵活地运用,表达思想,寄托情感,引起人们的共鸣,这就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