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貂之作已成为近年来影视剧拍续集的一种普遍现象。但最近,电视剧《大将军司马懿之虎啸龙吟》和《琅琊榜之风起长林》两部历史剧,均为前两年热播剧的续集,无论是爱奇艺上的网络首播,还是眼下电视台的二轮播出,豆瓣评分几近9分。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在首部基础上精益求精、铺陈升华,挖掘人性复杂异化,揭示历史发展轨迹,弘扬传统文化精神,体现了优秀历史剧的成色与底色。
作为热播剧续集,《虎啸龙吟》和《风起长林》打破了电视剧“逢续必烂”的魔咒,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首部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主要人物身上人性的复杂、扭曲、异化。《虎啸龙吟》中,司马懿多年隐忍之后,终于从别人的“手中刀”变为“持刀者”,其萎靡的体态,阴鸷的目光,甚至令人恐怖的声线变化,诠释了被欲望吞噬的人如何权倾朝野而走火入魔。《风起长林》中,邪教术士濮阳缨把大梁朝廷、长林王府以及一众追随者玩弄于股掌之间,他洞察人心却工于心计,智谋超群却阴险毒辣,其来源和归宿,均指向了单纯而偏执的“复仇”,深刻揭示了人性的扭曲与异化。
两部电视剧,无论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都形象、立体,在揭示人性复杂的同时,用现代价值观进行观照。《虎啸龙吟》中,司马懿深陷于党争、权斗,电视剧在很多细节上通过其弟弟、夫人、小妾等进行深刻反思;《风起长林》中,长林王萧庭生始终不忘梅长苏的教诲,追问的是“是非”,而不是“立场”。他说,“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心无杂念而始终不随波逐流呢?”难能可贵的是,两部电视剧通过一些细节,体现了人道主义情怀:《虎啸龙吟》中,曹爽一家被押赴刑场,懵懂无知的四岁儿子笑嘻嘻地同往,电视剧用大量篇幅渲染了震撼人心的悲剧色彩;《风起长林》中,济风堂两代医者悬壶济世、众生平等的职业操守与高尚情怀,在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显得尤其弥足珍贵。
两部历史剧,重点是在“重构”历史。《虎啸龙吟》历史背景指向明确,但不拘泥于《三国志》和《三国演义》,而是以自己的视角来剖析历史,揭示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与吊诡之处:司马懿这一形象,既不同于历史,又不同于小说,他从小心自保到善谋决断,从力挽狂澜到嗜血暴虐,在古代封建权力体系下挣扎,一步步走入怪圈之中,他斗垮了一个个敌人,到最后发现自己也成了“敌人”;《风起长林》的历史背景似乎指向了某个朝代却又游离于具体朝代,这为架构故事赢得了更加容易腾挪的空间,“论豪气何曾怨悲凉,清平世间享,愿天下从此烽烟忘”。在这里,电视剧充满激情地升华了历史的“理想”。
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两部电视剧虽然也展示了权斗和宫斗,但时时有指向历史那只“看不见的手”。观众在看《虎啸龙吟》时,在一种悲壮乃至悲凉的氛围中体味历史;而在观看《风起长林》时,不仅惊叹于其精雕细琢的历史成色,更沉迷于其悠远隽永的理想主义底色。由人性、人心、权力、政局、环境等众多因素支配的历史,可以有多重表现与审视空间,但两部电视剧殊途同归地“接近”历史,同时也给观众留下了广阔的思考乃至“想象”空间。
两部电视剧摒弃了《雍正王朝》《汉武大帝》这些大片的帝王视角,同时,无论是服饰、道具、礼仪,还是人物行为、风骨、气度,都蕴含浓郁的“古典风”和水墨山水画的审美品位,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与古典美学的深厚底蕴得以自然而流畅地呈现。
“家国天下”是传统历史剧永恒的主题,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这两部电视剧都弘扬了这样的“主旋律”。如果说《琅琊榜》是讲权谋,讲复仇,以法家的政治手段来实现儒家的理想政治,如左宗棠对曾国藩的评价,“以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那么,《风起长林》则是实现了明君贤臣的政治局势,一以贯之的是 “士人风骨”和“家国情怀”,是梅长苏所说的“这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在前后两部《大将军司马懿》中,司马懿的人生轨迹,杂糅了道家、法家、儒家等各种文化因子,在深层次上揭示某种文化困境与悖论,与此同时,电视剧塑造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超我人格,是“社稷为重,民为本,君为轻”,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两部电视剧对传统文化精神的理解,没有机械的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有血有肉地加以呈现;在营构曲折纷繁的故事情节时,“游离”于历史却又每时每刻紧扣历史的脉搏,目的正在于在历史的丰富肌理中尽可能地“触摸”传统文化精神;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创作者不凌驾于观众之上,而是尽可能秉持一种娓娓道来又收放自如的开放空间,把更多的思索与审视留给观众。
贾梦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