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血月”太美了!它是“月全食+蓝月亮+超级月亮”组合
原标题:“超级血月”太美了!让我们再回味一下

本报记者昨晚在南京眼拍摄的“红月亮”(图片采用二次曝光手法拍摄)。 戎毅晔 摄
中国江苏网2月1日讯 天公作美,1月31日晚上,全省绝大部分地区都上演了“超级蓝色月全食”的天文现象。这场“月全食+蓝月亮+超级月亮”的组合,引爆了广大天文爱好者和摄影爱好者的热情,他们纷纷“出动”,通过不同角度拍摄下当空皓月变“血月”的全过程,一时间,“月全食”关键词铺天盖地刷了屏。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杨甜子
将近4个小时,月亮被“一口一口吃掉”了
月食并不算少见,1月31日的这场月全食,就稀有在它是150年少见的“月全食+蓝月亮+超级月亮”的组合,是“超级蓝色月全食”。月亮是怎样被“一口一口吃掉”的?带着好奇心的市民都想亲眼看一看。
其实,月球本身是不发光的,我们看到的皎洁月光,实际是它对太阳光的反射。随着月球绕地球公转,它们三者的相对位置会发生变化,在地球上的我们便会看到月球的各种相位。昨晚的月全食,“初亏”发生在19:48,“食既”,也就是肉眼能够明显看到的“天狗吃月亮”的开始,是20:51,到了晚上22:00左右,月亮又逐渐开始恢复“光亮”。不少天文和摄影爱好者全程站在户外,拍摄下了月亮变化的每一个阶段。这场月全食非常“亲民”,不仅是南京,在新疆、北京甚至是遥远的澳大利亚,市民只需要抬起头来就能看到月亮的变化过程,如果借助专业工具,完全可以看得更加清晰。
“开着窗户在风口站了3个多小时,好冷。”南京市民徐先生表示,自己虽然只有一个不算专业的望远镜,但还是希望能够亲眼目睹这场天文盛事。而在南京科技馆、南京眼等地点,广大天文爱好者和摄影爱好者纷纷聚集,通过专业的天文设备和摄影设备,拍摄“超级月全食”的精彩画面。
要拍好“血月亮”其实并不容易
在网络上,一场“月全食摄影大赛”也在微信朋友圈上演。不少人纷纷晒出了自己拍摄的月亮照片。南信大摄影爱好者金先生收获了朋友圈里的N个点赞,他几乎是以全程图片“直播”的方式,在朋友圈里发布了这场月全食的全过程。“等待红月亮”,“月亮红了”,“红月亮,微星相伴”,金先生拍出的高质量图片引来了大批评论:这么清晰的照片,到底是怎么拍出来的?
“手机拍摄是不大可能的,肯定要使用单反相机。”接受扬子晚报记者采访时,金先生透露了拍摄“红月亮”的专业教程:拍摄时需要使用长焦镜头,为了保证画面稳定,最好使用三脚架。曝光时要选择“手动”,选择曝光参数很容易。如果一定要使用手机拍摄,那得给手机外加一个大约相当于400mm的镜头,并且保证稳定和适当的曝光,应该也是可行的。“我是在家中的露台上拍摄月亮的,用了三个多小时,记录下了“血月”变化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