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降落伞试跳员李军:用生命在高空中“跳舞”
原标题:航空工业宏光空降空投试放站一级降落伞试跳员李军:用生命在高空中“跳舞”
“两学一做”进行时
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1月8日上午,新年过后的第二周,航空工业宏光空降空投试放站站长、一级降落伞试跳员、试放站党支部组织委员李军马不停蹄地赶到禄口机场,准备飞往西安参加一场关于降落伞试跳的重要活动。
试验跳伞是一项特殊的职业,一具降落伞合不合格,必须通过试跳员多次试跳检验才能确定。目前,全国从事这项职业的只有20人,李军就是其中之一。
李军曾是一名空降兵,在部队就入了党。复员后到宏光空降空投试放站,成了一名试跳员。在2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李军平均每年出差近300天,平均每两天就用自己的生命做赌注进行一次真人试跳,累计成功试跳3000多次,被称为“高空中的生命舞者”。
“作为一名党员和降落伞试跳员,就是要按照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的,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以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李军说,从成为一名试跳员的那天起,献身空降空投事业就成了自己最闪亮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他把敬业、精业作为人生的信仰,把挑战、磨砺当作生活的目标,虽然常年与家人聚少离多,更承载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挑战和压力,但为了逐梦、筑梦,自己始终都不退缩不放弃。
20多年来,李军跳遍了国内所有型号的伞,一次又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但每次越是危险的时刻,越是冲在最前面,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2014年,我国空降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综合性试验在海拔数千米的高度进行。10月的高原空气稀薄,气候寒冷,李军一到试验场地就出现了头晕、呕吐、窒息等高原反应,重重地倒下了。
“别跳了,这个家不能没有你。”数千里之外的妻子听说丈夫出现严重高原反应,心疼地哭着说。
“身体是第一位的,赶快撤到安全区。”试验现场的领导看到脸色煞白的李军,焦急地命令道。
“跳还是不跳?如果不跳,为了这次试验,几百人整整准备了一年的心血将付诸东流!如果强行跳伞,就有可能再也见不到日夜思念的家人。”一边是祖国的航空事业,一边是自己脆弱的生命,在两难的抉择面前,稍事调整的李军凭着钢铁般的意志和战斗力,背上数十斤的伞具毅然而然地登上飞机,成为中国第一个挑战高原的勇士。他像雄鹰一样振翅翱翔,再一次征服了蓝天。
李军常说:“干工作就得有股拼劲,如果遇到点儿困难就蔫了,那就不是咱航空人,更何况我还是一名党员,怎么能在组织需要的时候退缩呢?”
多年来,凭着这样的信念,李军先后创造了国内最低高度跳伞、最高高度跳伞、高原跳伞、水上跳伞、圆形伞高空跳伞、高空翼伞全装跳伞、双人跳伞等数十项首跳纪录。2009年,他首跳高空生命保障装备,填补了国内高空跳伞的空白;2012年4月,他首跳某新型伞兵伞,为该伞的研制取得阶段性突破;2013年,他参加了全军特种兵比武跳伞示范,成功完成某空降演习等重大军事保障工作。
天道酬勤,李军刻苦钻研空降空投业务技术,先后获得“山坡滑翔伞执照”“动力滑翔伞执照”“热气球飞行执照”,多次参加全军特种兵比武跳伞示范、军演空降指导,以及全国体育大会跳伞比赛,因表现出色、成绩优异,先后获得航空工业系统“优秀共产党员”“敬业好员工”“敬业标兵”等荣誉称号。
“每个人都有梦想,或大或小,但当个人的梦想与国家的发展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时,这个梦想就具有了更崇高的意义。”李军说,试跳员的职业年龄是52岁,自己还可以再跳5年,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自己将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更加努力地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与新技术的应用吸纳,发挥好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为公司的发展和祖国的空降空投事业贡献出自己更大的力量。
本报记者 邹伟
本报通讯员 邓芳
金陵红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