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科教文体 > 正文

创新:南京升级转型的动力之源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洪姝翌 张韩虹   2018-01-23 09:19:00

  不久前,南京市委1号文件《关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创新名城的若干政策措施》重磅出炉,10条干货满满的政策措施打响了南京建设创新名城的头炮。紧接着,南京“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坚持聚力创新,加速转换发展动能”列为今年九项重点工作之一。从创新之城到创新名城,一场南京城市升级转型的跨越之旅悄然展开。

  中小微企业厚植创新之源

  在部署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时,南京市人民政府代市长蓝绍敏专门提出了一项预期性指标——“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00家”。这一数字对比2017年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大力培育创新企业,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0家”,足足增加了4倍多。

  南京市政协委员黄敏关注到了这一点。他认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技术创新及成果应用、科技人才创业、科技资金投入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综合载体,反映出一个地方的创新能力、成果应用的深度和广度。”然而他也发现,从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角度来看,南京与广州、深圳等城市尚有一定差距,南京科教资源利用的效果还不尽如人意。

  “科技中小微企业一头连着科技创业企业,一头连着高新技术企业,没有大量创业成功的科技创业企业就没有科技中小微企业,没有科技中小微企业就难培育大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在他看来,培育好科技中小微企业,就是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之源。他建议,强化科技中小微企业的培育机构职能,管理机构不仅要做项目落地和项目统计的工作,还要帮助落地的科技中小微企业和项目能“成活”、能发展;指导初创企业的产品开发、企业经营和管理,各创业平台应该重视为科技中小微企业提供业有所精、学有所长、创有所成的“师傅”帮助企业创业,走好第一步等。

  让独角兽企业在南京落地生根

  在南京两会代表委员看来,南京正处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的关键时期,亟须集聚技术、知识、信息、资本、人才等创新资源,形成发展新动能。独角兽企业是创新全球化时代的产物,正以全新的商业模式改变着传统产业,凭借颠覆性创新和爆发式增长,已成为“新经济的典型代表”,持续培育一批独角兽企业,为南京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是当前南京实现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南京作为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省会城市,有很多创新文章可以做。”南京市人大代表赵峰认为,虽然在全国160家独角兽企业中,南京占有的席位并不多,但独角兽企业的成长,需要合宜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壤”。有政协委员建议,南京可制定独角兽企业培育计划,形成生态圈,扶持企业发展。

  不仅如此,南京也需要提升独角兽企业的孵化水平,可将原有的“强政府”模式向“强市场”“强服务”“强创新”转变,通过“政府扶持+市场驱动+金融支撑”,打造独角兽企业成长的创新生态圈,从而吸引国际顶尖孵化器和创业服务资源落户南京。

  独特扶持广揽技术英才

  创新创业归根结底还是要靠人来完成。在《关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创新名城的若干政策措施》中,规划提出南京计划用五年时间,重点引进 30 名急需紧缺的外国专家、40 个海外高端创新团队,挂牌 50 个支持柔性引才的海外专家工作室。到“十三五”末,南京人才资源总量增长到 311 万人。该如何重视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引导和扶持?

  经过实际调研,民建南京市委有关负责人发现,目前南京软件谷的人才结构与“金字塔”人才结构对比不尽如人意,不少企业迫切需要发展,却面临人才成长缓慢,极度缺乏塔尖人才的局面。在他看来,留住人才,需要建设和优化软件谷人才生态圈,使得人才的发掘、培养和使用更加科学高效,从而为产业的发展与腾飞提供更加充足的“原动力”。

  南京拥有众多高校人才资源,目前,南京青年大学生提出“宁聚计划”,每年将吸纳 20 万以上大学生在宁就业创业,如何来扶持?政协委员、仙林大学城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张连春介绍,仙林已打造了南大科学园和南师大仙林科创园 ,还有9所高校在文澜路打造创业空间载体。不仅如此,还为人才的科技成果转化打造了资本转化平台,主要侧重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通过这个平台的打造,每周做一场路演,吸引科技项目,成果转化和资本投入。目前该创客中心孵化空间有1万平方米,资本转化平台3000平方米,另外三个中心,每个有1000平方米。

  江苏经济报记者 洪姝翌 张韩虹

标签:

责任编辑:戴凌 易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