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科教文体 > 正文

0

秦淮教育系统积极探索中学课堂教学多样化实施模式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李雪梅 李鸣   2017-12-15 10:27:00

  原标题: 秦淮教育系统积极探索中学课堂教学多样化实施模式—— 深化课堂改革 聚力品质提升

高效课堂研讨活动。

高效课堂在秦淮全面展开,如火如荼。

  课堂教学,是落实课程建设的主渠道。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打造高效课堂,方能有效地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进而推动学校教育走向科学、持续、绿色的发展。秦淮区教育局局长李海岩始终倡导全区中学要聚焦“三课”(课程、课堂、课题),坚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积极探索“双主学堂”(学生为主体,学习为主线)的多样化校本实施模式,切实优化区域课堂教学的品质。

  近年来,秦淮区各中学围绕区教育局局长李海岩提出的课堂教学改革总体要求,以扎实推进“双主学堂”(学生为主体,学习为主线)为抓手,努力推进学生、教师、学校三位一体,区校联动、评估促动,逐步形成了符合课改要求、具有校本特色、凸显应用价值的新理念、新模式、新评价、新机制。

  整体建构

  科学规划课堂 改革实施方案

  为确保有序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全区统一部署,构建了区域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推进的顶层设计,研制下发了《秦淮区中学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指导意见》,明确了课堂教学改革总体任务、改革目标、改革内容以及实施路径。在秦淮区教育局和教师发展中心的指导下,根据“双主学堂”建设的总体目标,基于校情、学情和教情,缕清了课堂改革中的难点和薄弱点;采取“分科实施、分类指导、分段推进、分步达标”的推进思路,科学谋划、整体设计了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明晰阶段目标,明确推进步骤和实施办法,确保课堂改革的实施方案站位高、目标明、思想新、措施实,避免课堂改革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各中学成立了高效课堂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根据《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指导意见》,制定了校本化的高效课堂改革实施方案,对教师进行了全面动员和专题培训,指导各教研组制定适应学科特点的高效课堂改革的推进方案。

  第二十七高级中学结合本校“适合教育”的教学理念,着力“小班化教育研究”,“关注每一个,关注这一个”,制定了《南京市第二十七高级中学小班化生态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文枢初级中学则秉承“让你充分发展的办学理念”,追求“以人为本,教学合一”,进一步拓展了“双主”课堂内涵和外延,积极实践,探索了校本化的改革方案。中华中学初中部以“面向全体、夯实基础、因材施教、生命成长”为基本原则,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为主导、探究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形成了《中华中学初中部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着眼特色

  深入探索高校课堂教学模式

  秦淮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潘春雷指出,课堂教学改革的思想基础是教师教学观念和思想认识的改变。各中学通过校本研修来逐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采取了分期研修、分层研修、分段研修等多种形式,分阶段落实教师和管理人员的高效课堂教学研修,使其形成正确的课堂教学观;组织多样化的培训让教师对高效课堂特征以及实施的关键环节形成基本的认识;开展外出观摩、课例研讨、分组研讨等活动,增强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同时,鼓励教师循序渐进地参与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活动,逐步优化自身课堂教学结构,切实提升适应于课堂教学改革发展需要的专业素质,实现了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落地生根、稳步推进。

  秦淮区各中学以高效课堂教学原则为指导,结合本校办学理念、生源状况、课型特点、学科差异等,一一建构了校本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模式在规范性的基础上更具多样性、艺术性,更贴近课堂教学的本质,从而将“双主学堂”不断引向深入。

  据第二十七初级中学校长孙后丽介绍,第二十七初级中学作为一所位于老城区的普通公办初中,学生入学初始水平参差不齐,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在几代人不断摸索教育真谛与不懈追求教育价值的实践下,逐渐形成了“适合教育”的办学理念。将“适合教育”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形成了“5—20—20”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一节45分钟的课堂上,设置5分钟前置补偿性练习,20分钟左右的老师课堂教学,剩下的20分钟用于学生的自主训练与拓展探究。第五高级中学则系统研究了“对话教学”,研究成果显著,并在校内带领全体老师进行研讨学习,引领、激励老师们深入探索,寻找使“对话”更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有力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行知实验中学根据“先学后教、作业前移、小组合作、导练共进、依纲据本、教考一致”形成了“三基三学”多维课堂模式,即“基于学情、基于问题、基于达成”,“导学、自学、互学”,特色鲜明。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初级中学结合自身的办学实际,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且符合生态课堂文化理念要求的“高效361课堂教学模式”,既侧重了课堂教学,又重视了课后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提升和应用,使学校教学质量平稳中有发展。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高级中学积极探索、累积经验,逐渐“固化”,构建了适合本校实际的“探究——引导——巩固——反思”课堂教学总模式,学校各学科教研组总结出本学科基本课型的课堂教学范式,内容涵盖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试卷讲评课)三大课型,并附有课例或案例展示,编撰成册。

  中华中学初中部结合校情,提出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以及“创设情境、呈现目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展示提升、拓展总结”六环节24字课堂教学基本范式,达成“夯实基础与滚动提高”的最佳结合。

  南京市第十八中学在“新优质初中”创建学校的定位基础上,结合课堂实际,总结提炼出了小班化课堂基于信息化平台的“六步教学法”,该教学法理论通俗、内涵丰富、逻辑严谨、实用性强。

  聚焦品质提炼升华课堂改革教学经验

  秦淮区各中学通过系列的主题研讨、现场观摩等活动,促进高效课堂改革的经验交流。根据高效课堂改革的发展进程,有序组织主题研讨活动,提高课改认识,把握高效课堂推进的发展方向。全区分阶段地推介高效课堂改革的典型学校,采取课堂改革现场会、课堂改革管理论坛等形式,加大课堂结构多样化的研讨力度,促进全区中学的校际交流和相互学习。

  南京一中初中部聚焦课堂教学品质提升,确立以课堂学历案的编制与使用为抓手,让集体备课研讨和个人二次备课更有质、更有效。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明确了课堂学历案编制的原则、要求、目标,要求备课组每周将集体研备的课堂学历案提交给教务处,有效避免了备课流于形式,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和低效率。经过反复的提炼梳理,大多数学科编制了成套的课堂学历案,并在课堂教学中合理使用,提高了教学效率。

  秦淮外国语学校着力于集体备课内涵、流程的优化,在如何创设善于合作校本研修氛围上,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实践。第三高级中学文昌初中则根据学生的差异,从实际出发,实施了有差异的分层走班教学,针对分层走班不同阶段出现的问题,及时组织交流、研讨,在“实践——反思——再实践”中不断探索,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的课堂教学都发生了积极的变化。郑和外国语学校则构建了“导、学、教、研、考、写”的校本研修模式并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反思、总结。钟英中学借助网络、巧用微课、智慧学习,依托市级课题《基于智慧校园的初中理科实验教学校本开发与创新的实践研究》,主动开展多项教学实验,促进信息技术工具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第三高级中学通过两大信息化系统——极课大数据系统和“希沃”交互系统,作为探索课堂教学变革的突破口,不懈追求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完美融合,极大促进了高效课堂的建设。

  为了推进中学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有效提高教师课程实施水平,不断促进教学质量提升,截至目前,秦淮区已开展了三届以“双主学堂”为形态的“秦淮好课堂”评选活动。通过校级评选、区级展示、网上评课、学科评审等环节,在“秦淮区公共服务资源体系”优质课例栏目中共展示初高中不同学科不同课型五百余节,学校把课堂教学改革校本化实践活动情况做成了H5微课程,并在全区教学校长群和教务主任QQ群里发布,相互借鉴与相互学习。各学科教研员以学科一等奖教师的课例为资源,为全区教师提供“双主学堂”课堂教学经验的交流、学习和研讨。每次活动评选结束,秦淮区教育局都召开中学“秦淮好课堂评选”总结表彰大会,营造区域整体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浓郁氛围,有效推进了“双主学堂”课堂教学改革经验的学习与交流,切实带动了全区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持续深入发展。

  秦淮区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深入,带来了课堂教学品质的提升,教与学方式的主动转型,全区整体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已连续7年获得南京市高中教学质量发展性评估区县一等奖,已两次获得南京市区县初中质量发展性评估优质均衡奖和改革创新奖。“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秦淮区将一如既往地走在课堂改革的路上,致力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从而为南京教育事业贡献一己之力。

  本报通讯员 李雪梅 李鸣

 

标签:

责任编辑:江仲惠(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