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科教文体 > 正文

0

南京校友深情追忆余光中:不曾走远的恋家“老学长”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7-12-15 09:06:00

  中新社南京12月14日电题:南京校友深情追忆余光中:不曾走远的恋家“老学长”

  中新社记者 朱晓颖

  台湾著名诗人、《乡愁》作者余光中先生于12月14日上午于台湾高雄病逝,享年89岁。其母校南京大学、南京五中师生闻此噩耗,无不感到突然和沉痛。

  余光中籍贯福建永春,母亲是江苏人,1928年重阳节生于南京。1947年毕业于南京五中前身——南京青年会中学,同年进入金陵大学(现南京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

  南京五中闻讯后第一时间向余光中的家属发电邮,致哀慰问。

  位于南京闹市区的这所学校,历史上校址几度更迭。其最早落址南京,后因抗战迁往重庆办学,抗战胜利后再次回迁南京。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余光中正是在炮火纷飞的年代于重庆校区度过了中学时代。

  余光中在2005年、2008年两次回到家乡南京,回到母校南京五中。

  2008年余光中再度返校恰逢他80岁生日。南京五中校办主任冯昕清晰记得老人踏进母校的神情,“走出半生的老人,刹那间重回同学少年”。一位同学手捧鲜花送给余老,余老笑容灿烂,接过鲜花,和同学热切寒暄起来。

  尔后,余老对师生开讲座,更像是轻松交谈,不时蹦出南京话。500人的报告厅爆满。

  让冯昕记忆犹新的是余老一番追忆往昔:侵华日寇铁蹄踏进中华大地,我们到重庆,不是去生活的,而是去逃难的;彼时校址迁渝,条件简陋;你们的教室里有多媒体,还有空调,有天壤之别。余老对比当下,以“老学长”身份,勉励同学们珍惜当下,求实上进。

  南京五中从校门口到操场顶端,沿途百米种满法国梧桐树。冯昕回忆,余老当时在这些梧桐树下久久驻足、凝望,“法国梧桐是南京城的标记,或许是勾起了他的童年回忆。”

  也是在返校时,余光中亲笔题写“若问乡愁何处是 夫子庙对莫愁湖”,又加之“青中 五中 永铭五衷”。

  余老千思百念的乡愁,或在他孩童记忆深处的南京夫子庙、莫愁湖找到了答案。冯昕说,他所写“永铭五衷”,当时并未来得及核实深意,后来通过了解,猜测意为谐音“吾”对家、对母校的眷恋与衷情。

  虽然远隔海峡,余老与家乡南京、与母校的联络一直没有阻断。

  上世纪80年代,南京五中筹建展厅,余老欣然应约命名,一取“鸿志厅”,再取“凌云厅”,寄语学生鸿鹄之志、凌云壮志、报福社会。

  余老还常常通过电邮与母校互通近况,甚至十分了解学校“动态”。每逢学校大日子,他便亲自写祝福。2015年11月,远在台湾中山大学的他,为母校70周年题词:“我在母校所受的踏实教育,奠定了日后学问与写作的基础,此恩我永志不忘。”

  南京五中的师生们说,余老就像一位恋家、恋校的老学长。这位老学长走了,他在学校留下的处处“印迹”,他的话语精神,却不曾走远。(完)

标签:

责任编辑: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