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科教文体 > 正文

0

中国药科大学外语系启动“良师益友”项目

每位导师指导2-3名学生,为他们定制培养方案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姜晨 张文璟 杨甜子   2017-12-13 08:59:00

  原标题:药大外语系本科生有了专属导师

资料图片 CFP供图

  中国江苏网12月13日讯 据腾讯教育和麦可思研究院的一项调查,在校大学生中,35%的本科生和31%的高职高专生与任课教师每年联系不到1次。为了破解师生间互动不够密切的现状,中国药科大学外语系探索施行了“良师益友”项目。该校外语系党总支书记纪乃旺介绍,外语系从11月底启动该项目,2017级英语专业的每一位大一新生都有了他们各自的“专属导师”。通讯员 姜晨 张文璟 扬子晚报记者 杨甜子

  师生“互选”,每位导师带2-3个学生

  “我们全系一届学生共有100多人,原则上每位导师指导2-3名学生,最多不超过4人,并且项目有严格的操作流程,报名、互选、匹配、跟踪、反馈,确保学生能够选到既合适又负责的导师。”纪乃旺书记告诉记者,“‘导师’一般都是硕博士研究生才能享受的‘待遇’。现在,我们让大一新生直接享受硕士、博士一样的高规格、全方位指导。”

  记者了解到,与大多数高校实行的班主任制或辅导员制不同,中国药科大学外语系实行的是独具特色的“双辅导制”:既有专职辅导员负责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又有本科生导师在“导学导心”上进行有益补充。

  学生霍伶俐接受记者采访时正和她的导师一家在玄武湖公园散步,她不住地为“良师益友”项目打call。两年前,霍伶俐从小乡村只身来到陌生的南京,而且入学不久便患急病住院,她家中操劳奔波的父亲也恰好在这时患重病倒下了。

  导师史志祥了解情况后去病房鼓励并安慰她。霍伶俐经过短暂的休养,重新投入学习生活中。史志祥告诉记者,他选择霍伶俐并非偶然。“我认真研究了档案后选择了霍伶俐。我也是穷人家的孩子,曾经背井离乡独自求学。我的经历想必对霍伶俐这样的孩子会更有启发,能够更有的放矢地帮助他们。”

  根据学生专业方向、兴趣爱好等配导师

  药大外语系党总支书记纪乃旺表示,大一新生入校后,院系根据学生专业方向、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为学生配备专属指导导师,精准化、订制化培养正是“良师益友”项目的题中之意。“项目进入了第三年,我们也在不断总结。

  今后,该校外语系还将尝试引入外籍本科生导师,与中方导师一起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

标签:

责任编辑:江仲惠(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