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课堂在田野里 留给孩子一份“记得住的乡愁”
中国江苏网12月8日讯 滚铁环、五谷作画、剥棉花……作为江苏最北端的一所农村小学,徐州丰县顺河镇路庄小学的课程都带着浓浓的乡土气息。
路庄小学地处农村,面向田野,周边生态资源丰富。学校一直秉承“法自然”的教育哲学,正视学生生活环境现实,顺应学生天性,不断开发具有乡村特色的课程,把丰富的生态资源融入教育之中。
我们的课堂在田野里
“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小麦苗”“这个部位叫什么?”“是根部。”路庄小学的刘运雨老师正带着三年级的学生在田地里上科学课,讲课的内容是《我们先看到了根》。
“因为学校的条件有限制,没办法让学生在实验室自主做实验。”路庄小学教务主任李娜对交汇点记者说:“但是我们可以利用身边的自然资源,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能更好地观察,更好体验。”
像这样带着学生离开教室,走进田野的课堂在路庄小学很常见。语文老师会带学生外出体验放风筝,让学生用自己的感受写作文;美术老师和学生们一起走到村庄树下,采集树叶做粘贴画;在“七彩丰土”课程实践基地,学生们自主规划园地布置,体验种菜与收获。
学生们走出了教室,家门口的一枝一叶、一草一木却走进了学生们的心里。
路庄小学校长赵成喜对交汇点记者说:“没有什么比大地更丰富的教育资源,没有什么比自然更贴近生命的课程规划。我期待,在路庄,今后呈现的不只是墙壁上的喷绘,还有孩子的手绘;不只是高大上的‘硬件’,还有因地制宜的‘软件’,不只是让孩子端坐在教室里背诵古诗单词,而是走进原野和小鸟昆虫对话……”
留住学生,留住乡村教育的根
在路庄小学,这里没有脏兮兮、怯生生的孩子,学生们的脸上挂满了热情洋溢的笑容,自信而礼貌地问好;校园里没有一点纸屑,原来放置在路旁的几个垃圾桶也不知被校长扔到哪里去了;老师不在教室的时候,每个学生都在安静地写字。
而其实在2013年,当时的路庄小学还只是一个教学点,校园里也仅有67名学生,四年过去了,现在路庄小学已经达到了145名学生。
在三年级就读的李博(化名)是今年暑假之后从外面转学回来的,他的爷爷对交汇点记者说:“以前学校的环境没有这么好,成绩也不行。这几年来,我们看着路庄小学慢慢变好就让小孩转学了,来到这边他的作业写得比以前工整多了。”
孩子们的变化来自学校教学的变化。譬如,每天中午十二点半到一点之间,路庄小学都会统一组织一节写字辅导课,由语文老师进行指导。
“虽然我们是农村学校,但我们对学生的要求一点都不比城镇小学低。”路庄小学校长赵成喜对交汇点记者表示,教学质量始终是立校之本,即使条件有限,也要尽可能培养学生懂礼貌、爱卫生、专注学习的良好习惯。
让孩子们在这里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让他们自信、阳光,让这所看上去不起眼的农村学校成为当地家长们口中的“好学校”。
大上海的老师也来这里教书啦
路庄小学与山东省毗邻,是苏北地区经济薄弱乡镇之一。对于地处偏远的农村小学来说,如何留住老师总是绕不开的话题。
令人欣喜的是,路庄小学拥有着11位敬业爱岗的专任教师,他们刻苦钻研、以校为家,在“学讲计划”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他们抱团交流,年轻教师耐心教年长教师转变传统教学思维,年长教师倾力传授教学经验给年轻老师。
“我觉得路庄的孩子比上海的学生要更加专注。”今年9月刚来到路庄小学的张珍珍老师,之前一直在上海做教师。正巧今年学校全部5个教学班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由张珍珍老师等5位年轻老师带头使用,与徐州市区的一所学校开展“同步课堂”,增进教学上的探讨和交流。张珍珍老师说:“在外面积累了很多经验回到家乡教孩子,学生们走不出去,我们可以走回来。”
和张珍珍老师一样“走回来”的,还有今年已经57岁的刘运雨老师。因为教学成绩突出,刘运雨一直被挽留在外。每次回家乡总听人提起路庄的教学成绩差,他很好奇,究竟会差到什么程度?
刘运雨在2013年来到学校,第一次给五年级的学生上课,他让学生写下数字“19”,有一个学生的答案让刘老师特别难过,这个学生写的是“91”。这让刘运雨暗暗下决心,一定要让这里的孩子们,学到更多的知识。
来到路庄小学工作已经三年的教务主任李娜,至今都记得她和郑成琳老师第一次被校长带到学校的情景,“校长从镇上把我们带上车,过了几个小时还是没能看到学校,一路上校长还夸张地说学校如何如何破,就是怕我们看到学校太简陋了难受,想走。”
但老师们来了,再也不想走了。如今的路庄小学南北对峙两栋楼房,南楼是15年新建的,两栋楼都是两层,虽然设计简单但干净利落。
站在北楼二层的阅览室门口看着干净的校园,学生们自己规划、动手铺成的“七彩丰土”课程实践基地,全校的老师都相信路庄一定会越来越好。
适合的乡村教育,安放我们的乡愁
每天中午12点到12点半,是学校阅览室开放的时间,每天都有二、三十位学生主动到阅览室读书。交汇点记者注意到,学生们在读书的时候,都是主动挺直腰,端着书阅读。
路庄小学校长赵成喜表示,读书的时候坐端正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一部分,还有保持桌椅整齐,不在校园里扔垃圾,也是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这所农村小学里,没有令人讶异的教育高科技,也没有新奇的拓展课程。更多的是在学生们身上看到了专注好学,从家长身上看到了尊师重教,从老师身上看到了踏实认真,从校长身上看到责任与担当。
路庄小学让这145名学生不用离乡求学,让他们的家庭不用承担额外的成本,也让他们的记忆里有着“永不褪色的家乡”。赵成喜说:“我们是乡村教育的守望者,只要我们坚守,我们一定能留住自己的教育乡愁。”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陈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