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小吃进课堂 中小学实践课玩花样
校园变成“大农庄”,秦淮小吃进课堂……教育部最新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成为中小学必修课,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南京的学校做得怎么样?记者昨天在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和金陵中专见到不一样的实践课!
【看看都有哪些课?】
时间:11月14日上午9:00
地点:金陵中学河西分校
现场展示蔬菜农药测试小实验
泡菜、螃蟹、太空种子、水发蔬菜……金陵中学河西分校校园变成了热闹的“大农场”,四年级八个班的孩子们有的穿上围裙,有的穿上实验室白大褂,有的穿上特色民族服装,快乐展示他们的食农乐课程成果。泡菜是怎么做成的?四(1)班女生马欣瑶告诉记者,上周他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去农庄,从地里新鲜拔出萝卜等蔬菜,清洗、切块、腌制,体验泡菜制作全过程,每个孩子都参与,他们不仅现场卖自己亲手做的泡菜,还搭台展示蔬菜农药测试小实验。“这是我们在农庄实验室学的,用药水检测蔬菜残留农药含量高低。”孙培杰、柳康临、夏云婴三个同学向大家演示,他们将生菜、黄瓜取样,在蔬菜洗脱液里清洗,然后将洗脱液滴入一个装着红色液体的试管里,如果液体颜色变浅甚至褪掉,说明农药含量高。
亲手摘亲手做原汁原味山楂糕
“来品尝我们亲手做的山楂糕吧,原汁原味无添加!”四(7)班展台充满浪漫的色彩,他们的主题是“山楂之恋”。女生张予墨告诉记者,上周三全班的旅行实践课程到农庄采摘,他们自己从山楂树上摘下山楂果,然后制作成各种食品。“这些小熊、小兔形状的山楂糕就是我们自己做的。”四(8)班展台最热闹,他们全体去固城湖螃蟹基地观察螃蟹、学做美食,还将螃蟹宝宝带到了现场,热气腾腾的蟹黄汤包吸引了大批小吃货。
时间:11月14日下午1:30
地点:金陵中专
60名教师学做非遗小吃,秦淮区中小学将开课
雨花石汤圆、鸡汁回卤干、桂花糖芋苗……这些秦淮小吃将作为实践课程进入秦淮区学校课堂!14日下午,60多位秦淮区中小学和幼儿园的老师齐聚金陵中专,和南京市最年轻的江苏省教授级高级讲师王景晨学做秦淮小吃。钓鱼台小学刘老师告诉记者,他们参加的是秦淮非遗美食传承项目培训班,学成后将把这些技能带到学校课堂。“这些饮食本身包含着丰富的秦淮文化,比如雨花石汤圆,色彩斑斓,和南京特产雨花石形似,也便于孩子们制作。”刘老师说,他们将在综合实践课上和孩子一起动手制作这些美食,对活动方式进行认真设计,对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科学评价。
【听听老师怎么说】
引导在实践中学习,涉及多门学科知识
教育部最新发布《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要求综合实践活动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小学一-二年级,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小学三-六年级和初中,平均每周不少于2课时;高中执行课程方案相关要求,完成规定学分。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小学部校长庞洁告诉记者,目前学校每个年级都有一个主题实践课程,例如三年级的穿越南京,五年级的生命教育,此次四年级的主题是食农会,山楂之恋、大豆变变变、让太空种子飞……每个班的孩子都选取研究主角,到农村体验土地和生命的神奇,写观察日记,学做食物。庞校长说,实践课程将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究、服务、制作、体验中学习,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涉及多门学科知识。
升级版实践课程与地方特色结合
记者了解到,中小学原本就有综合实践课程,但课时不多、内容单一,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启动升级版实践课程,与教育部要求接轨。秦淮区教师发展中心有关人士告诉记者,秦淮区的金陵中专本身具有优质的烹饪专业,和中小学实践课程结合,打造“最南京”“特而精”的秦淮文化地方课程,推进秦淮文化地方课程建设。
通讯员 冯伯君 爱南京南京晨报记者 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