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科教文体 > 正文

0

散文家简媜来宁:把爱情放到生命观里来理解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朱威   2017-11-05 19:52:00

  中国江苏网11月5日讯 个头不高,花白短发,深红色长衣,言语温和缓慢,字字清晰。今年56岁的她,对很多人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存在。然而在中国散文界,她却无人不晓。目前她已出版21本书,拿了不少文学大奖,在文坛创造了一系列不容置疑的文学成就。11月5日,读者心目中既低调温婉又硬朗奇侠的散文家简媜携新书《我为你洒下月光》来到南京。她说,要带我们在红尘岸边,再逢人生。

  “一生只能写一本”

  第一次完整书写“爱情”主题

 
简媜。刘心明 摄

  生于1961年,写作32年,新书《我为你洒下月光》还是第一次针对“爱情”这个主题来进行撰写。如果单纯写爱情里面的“浪漫”,里面的“春花秋月”,里面的“你侬我侬”,“我想这不是我愿意带给读者的东西”。在接受交汇点记者采访时,简媜坦言,有了一定的阅历,到达一定的年纪后,对爱情的认知有了很大的改变,已经将爱情和生命经验融合在了一起。她说,这还是第一本 " 陷入写或不写的挣扎 " 中的书,因为这意味着必须要踏入 " 深沉记忆与庞大文字堆积成的废墟 "。这样的书 " 一生只能写一本 ",对于读者来说并“不好读”。

  小说的架构、散文的叙述、诗歌的咏叹……简媜告诉交汇点记者,她采用多种写作技巧,其实想要表现的是“人生的困境”,“爱情”只是这18万字新书的导引。“爱情是一切问题的开始,而不是结束。”尽管书里描写了许多爱情的“困顿”,但简媜也表示,作家不是要带给读者心碎和幻灭,而是要去理解并“通过”它们找到出口。“曾经的伤痕会得到修复,曾经的破碎会得到另外一种完整,曾经的被辜负会得到补偿”。如果把爱情放到整个生命观里来理解,很多事情的结局也许会大不一样。

  “品味是人文的积累”

  文学作品不应该像“白开水”

  简媜毕业于台大中文系。她的文字功力,毕生绝学,尽在句读之中。文章越短,越能显现她的本事,不出手则已,一出手,三五十字便见真章。她下笔一贯摇曳恣纵,自成风格,却始终维持着一种从容的学院气息。许多读者都很好奇:拥有独特文风的简媜,都受到了哪些作品的影响?

  对这个疑问,简媜的回答也很坦率:古典文学,尤其是唐诗宋词。“有些文学作品让人流连忘返,是因为文字里蕴藏了美感。”简媜认为,文学作品不应该像“白开水”,毫无滋味。在她看来,品味是人文的积累。这些积累很大程度上来自阅读,而阅读的要义就在于把心性放缓。高段位的作者可以直接把读者代入“化境”。

 
见面会现场。

  “我是农夫的性格”

  作家没有业余生活

  简媜曾多次谈及文学对她的影响。她说,文学是她投宿的地方,十几岁遇到的三位“贵人”,让她走上了文学之路。13岁时她的父亲和哥哥因车祸意外过世,亲人逝世所带来的绝望正是她所言的第一位贵人;15岁时她离开家乡到台北报考高中,寻找自己的未来,在陌生的都市、崭新的生活中不断遇到的自我追寻与自我拷问,正是她的第二位贵人;而19岁时她走进大学校园,在学习与情感上遭遇了一些梦想破灭的时刻,则是她的第三位贵人。简嫃说,“不是我选择了文学,而是文学选择了我。”

  具体到创作过程,简媜笑谈,“作家没有业余生活”。她说自己是农夫的性格,早晨四五点起床后,很快就开始了写作,是一个典型的“晨起人”,没法“当夜猫子”。在不写作的时候,即便是买菜,出门也都会带纸和笔,有些想法的时候,便会像托尔斯泰一样随时记录下来。简媜还向交汇点记者透露,明年她将执行一个新的写作计划,会着手进行一些素材的整理、搜集工作。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朱威 文/摄

标签:

责任编辑:苗津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