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创意+”“文化+”“互联网+” 历史经典产业:迎向潮头更“有戏”
南京云锦 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 万程鹏摄
宜兴紫砂
邹英姿创新刺绣针法
中国江苏网10月20日讯 云蒸霞蔚的南京云锦、栩栩如生的无锡泥人、细腻精美的苏州刺绣、美轮美奂的扬州漆器……江苏省文化创意成果展这两天正在南京1865产业园热展。一件件江苏传统工艺品,因为嫁接科技和创意,呈现出了崭新的面貌和独特的魅力。如今,江苏历史经典产业在品牌、经济、文化各方面齐头并进,借助“创意+”“文化+”“互联网+”,迎向时代潮头。
机杼声又响,让老行当融进美好生活
南京市云锦博物馆的隔壁一栋楼,就是云锦的生产车间。17日,记者走进车间,工人们正在几十架手工织机上热火朝天忙碌着。
周双喜,南京云锦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从事云锦织造已经45年了。说到他从事一辈子的事业,周双喜难抑激动:“南京云锦有‘寸锦寸金’之称,但上世纪云锦传承曾经遇到过瓶颈,现在传统文化成了宝贝,云锦名气大了,市场也活了,我们的待遇也提高了!”
这几年,市民发现,身边的云锦文创多了起来,有云锦手机壳、云锦扇、云锦文具等等。著名高级定制设计师劳伦斯许,把南京云锦带上了巴黎高级定制时装周。跟随“南京周”,云锦还陆续走进米兰世博会、纽约时装周,引来了世界惊叹。江苏发展大会LOGO“锦绣苏”,创意就来自云锦龙袍的海水江崖纹……云锦,就这样走进了时代大舞台。
作为文化大省,江苏正在书写产业大文章。像云锦一样,丝绸、茶叶、紫砂等一批带有浓厚江苏印记的传统产业,从历史中走来,如何让它们活在当下,在市场上形成自己独特的优势?
省文化产业协会秘书长周玉英告诉记者,“靖江汤包、黄桥烧饼、镇江香醋等这些江苏历史经典产业,统统都积淀着深厚的历史基础,但要把这些产业做大做强,必须将历史、文化与市场进行深度连接,用现代人的审美将传统文化产品化、市场化。”
激活文化基因,释放创意生产力
新时代、新产业、新市场,传统的经典产业如何应对、嫁接?苏绣的当代发展,可称得上“老树发新枝”的典型样本。
苏州镇湖的绣品街,1300米长的街道上,如今有8000多名绣娘、14位刺绣大师。这里自古以来“闺阁家家架绣棚,妇姑人人习针巧”。如今,心灵手巧的苏州绣娘们用一根绣花针,织就大产业。去年一年,镇湖的苏绣产品销售额接近15亿元。
苏绣不仅是一种商品,更是一种文化,一种创意。到了镇湖,你会对这句话有深刻的理解。
青年刺绣艺术家邹英姿滴滴针法绣《缠绕》几年前被大英博物馆收藏。一次爬山时,邹英姿被那些裸露的树枝所触发灵感,把创作焦点对准了有生命力的枝条。《缠绕》所使用的滴滴针法绣,就是邹英姿首创,灵感来自小时候妈妈纳鞋底的针法。
从题材的拓展、材料的选择到创作理念的创新,镇湖的苏绣开始面向当代社会消费理念,将古典与现代相结合,传承与创意相融合,传统刺绣业开始转型升级。而近年推出的“镇湖创意刺绣孵化项目”,则以政府搭台、专家授课、企业助学三位一体的模式,鼓励绣娘创作出富有时代感、时尚感的好作品,通过创新设计提升品牌价值。
记者从苏高新集团和西部生态旅游度假区(镇湖街道)了解到,现在的镇湖老镇区正升级成“苏绣小镇”,投资34亿元打造,将设置文化会展、产业创新孵化等板块,实现产业集聚效应。未来,这里将会更加有“文艺范儿”“国际范儿”。
跟苏绣一样,我省很多历史经典产业都面临着如何用创意去激活的共性问题。从苏绣、紫砂到玉雕、漆器等,各行业都在一边思考一边实践,如何将蕴藏其中的古老文化基因,用创意、灵感和时尚的外壳去引燃,充分释放创意生产力,让文化瑰宝重新走进年轻人的视野,回归现代人的生活,走向国际时尚流行的最前沿。
朝市场要发展,增强产业新动能
融合、创新、跨界、“互联网+”……传统行业正在迎来新理念的洗礼。
宜兴紫砂由改革开放前不足500人的技艺队伍,发展到今天已有数万人从业。宜兴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史俊棠介绍,“近年来,宜兴开始探索公司、合作社加制壶艺人,创商业品牌的新经营模式,由原来单一的集体工厂回归到千家万户的作坊式生产经营。”
“紫砂创客空间”由宜兴紫泥公社负责人赵炎创立。两年多来,“紫砂创客空间”已签约紫砂大师18位,培养青年创客200多名,在北上广深等全国各地开设连锁店20多家,推动了紫砂文化在创新中赢得市场。赵炎很有信心:“紫砂+”的未来将是一片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江苏工艺美术在国内一直处于领头羊地位。“如今注册品牌、抢注商标、建个人工作室和公司、试水电商,这样的场景在传统工艺美术行业越来越多。”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马达感触很深,“像扬州玉器,现在为了抓住年轻消费者,正在‘大改小’,多推出一些几千元上万元价位的产品;像东海水晶,我们如今形成了一条上下游完整产业链,产业聚集效应明显;出现了众筹、私人订制、品牌连锁、电商等各种创新模式。”
当前,省委省政府已将提升历史经典产业作为产业高端攀升优化发展的重点领域。今年上半年出台的相关政策,明确提出提升历史经典产业,认定100个左右历史经典产业示范工作室、示范企业、示范产业基地(街区),经认定的工作室和企业可享受国家和省的各项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一桩桩政策,正在极大地激发历史经典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积极性。 本报记者 顾星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