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科教文体 > 正文

0

把握三个坚持 做好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引路人——河海大学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马克思主义学院改革发展纪实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刘兴平   2017-09-29 17:22:00

  去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指出“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马克思主义成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成为我们高校的鲜亮底色。要下大决心培养一批立场坚定、功底扎实、经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学者,特别是要培养一大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的坚强阵地,做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引路人是马克思主义学院不可推卸的责任。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于2011年5月,2016年入选了江苏省示范马院,经过6年的发展,学院整体实力不断增强、成果逐渐丰硕,有力地促进了河海大学高水平特色研究型大学建设。

  坚持问题导向,以有力的举措深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责任田

  课堂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学院将上好理论课作为思政课教师的首要任务,始终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一是深入研究教材,发挥中央马工程统编教材优势,鼓励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将可言语言、教材语言转换为教学语言,不断增强理论说服力;积极开发教辅材料,仅2016年就出版了专业教材1本、思政课实践辅导教材2本,其目的是基于大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思路,着力解决大学思政课与中学政治课在教学内容上的衔接,帮助教师把教学重点难点讲深讲透。二是开展集体备课,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课堂教学。制度化推进集体备课会,院领导全程参与,退休老教师、教学督导共同讨论,“备理论”“备学生”“备热点”“备教学方法运用”,遵循教学规律,贴近学生特点,将党的创新理论有计划、分专题地推进课堂,根植于大学生思想深处。三是加强师资建设,打造一支让学生满意的教师队伍。学院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办学工作突出位置,注重思政课教师队伍培养,制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工作岗位规范》、《思想政治理论课兼职教师聘用与考核制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规范》等多项制度,引导专业课教师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构建让教师想教好、能教好的工作机制。聚焦思政课教师能力提升,构建全国思政课影响力人物培育方案,首次选定首席教授领衔四门核心理论课。四是加强教学方法改革,进一步推广“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在“三位一体”模式中,各课程组探讨以问题为导向,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划分“课堂教学”、“课外引导”、“课程实践”三个教学模块,分别对应实施“专题研讨”、“热点论坛”和“多元实践”等教学形式,力图实现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自主学习与课外辅导的有机结合。考核方式坚持过程考核与考试考核相结合,重过程考核。该模式实施以来在省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光明日报》、《新华日报》、《南京日报》等先后给予了报道,国内多所高校同行来学院交流学习。

  坚持主动引领,以强烈的责任担当意识开展第二课堂教学

  打破思政课教师“单兵作战”、思政课“孤岛化”窘境,已经成为学院所有教师的共识。学院党委号召教师充分利用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多种平台,延伸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台,将理论课课堂教学延伸到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方方面面。

  强化学习意识,回归经典,发挥研究阵地作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建立在厚实的“马克思主义文献学”的基础上,否则,空口无凭,难以服人。我们的明辨理论社,顺应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读马克思主义经典的代表性著作,追本溯源,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号召,设有“读书会”、“时评社”、“编辑部”、“名师讲堂”,由学院青年教师进行指导,为全校青年师生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平台。2016年,理论社先后举办10次经典原著研讨活动和多次学术讲座。在阅读书单中,既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也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将经典著作与中央重要文件相结合,将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理论成果相结合,回归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新,是社团秉承的原则。“作为一名研究生,我感到愈是读经典、学原著,愈能加深对当今时代和当代中国、世界的理解,愈能促进自己的学习和科研。”我们自己的一个本科生,参与了社团的创建、改组、发展壮大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她真正感受到了身边同学对于读原著、学经典的热情,更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跨越时间与空间的真理力量,最终放弃了南大保研,选择了留校读研。而由我们孙其昂教授、金林南教授、戴锐教授、黄明理教授担任顾问的《思想评论》杂志,向校内外征集优秀理论学习稿件,是理论研究的生动载体。

  强化对象意识,精准发力,发挥宣传阵地作用。当前青年学生的政治意识表达方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特别是在河海这样一个以工科为主的大学内,90后、95后大学生更具个性,常态下政治意识淡化,有重大问题会集中表达,我们要主动适应青年新的需求。基于此,学院一方面通过理论社团、网上调研了解青年的需求。针对关心的热点议题,由学院教授们开设的“黄金谈”系列时政论坛,变传统讲座“你说我听”的灌输式为“我参与、我践行”的互动式、开放式,充分体现“我的讲堂我做主”的民主化、大众化特征。而学生们在一人讲、三人讲、多人辩论擂台的新型讲授方式中,学有所思、听有所得,“黄金谈”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南京日报、人民网、新华报业网以“3位名嘴老师联手,‘黄金谈’版思政幽默犀利”为标题对此做了专题报道。另一方面,针对新生,在新生入学教育方面,甄选出10余名理论功底深厚、表达能力出众的骨干教师担任主讲,面向全校新生,搭建一个专家学者与学生面对面沟通交流的“新人文”讲堂。“新人文”讲堂牢牢把握意识形态教育主线,将党的十八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四进四信”等重要精神,融入到各次讲座之中。在帮助新生迅速适应大学生活的同时,引导新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真正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强化使命意识,行知教育,发挥实践阵地作用。近年来,学院将第二课堂要求的社会实践与课程实践统一要求,围绕社会治理问题、中国传统文化开展调研,专业教师深度参与期中。2014年,赴山东曲阜进行家风教育传统调查;2015年,赴徽州进行民俗文化调研等。广大青年也在实践中加深了对国情的了解,逐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连续两年,分别获得江苏省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称号。而去年,学院组建了理论宣讲团,由青年教师带领学生组成小组,每组围绕一个主题设计宣讲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集体备课。宣讲结合当前时事热点和宣讲对象的实际情况,内容涉及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中国共产党95年风雨历程回顾、国家领导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重要讲话精神内涵的解读等多个方面。此外,学院还邀请专业教师指导全校基层团组织建设,为“青马工程”等学生骨干做理论指导,在党课平台上向全校入党积极分子开展党的知识培训;为大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队伍讲授思政理论、方法以及时政课程,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等。

  坚持融汇互通,以开放的视野构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大格局

  《论语.颜渊》有言:“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个被提炼为“风行草偃”的短语,指的就是道德、文教、良好的风气对人的影响,就好像风吹过来,草顺势倒下一样。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有处处、事事、件件、人人都可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就是要构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整体氛围。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绝不仅仅是象牙塔中人自问自答的“特殊使命”,而是需要全社会齐心协力、“共同筑堤”的系统工程。做到“全程育人”,就要在大学生成长道路的每一个环节都架设起导航的灯塔,在其进入大学校门到步入社会的每一个阶段都铺设好寻梦的路标。做到“全方位”育人,就要在家庭、学校、社会乃至网络空间形成整体育人的强大合力,打通部门协同的“梗阻”,扫除家校互动的“死角”,不留网上网下的“盲区”,真正形成立德树人的有效合力。这一点,我们也在积极寻求突破,去年我们微信阅读量最高的一篇文章就是学院在2016年新生入学的时候戴锐教授的一篇讲话《重温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学习的重要性与校园的各大楼宇名称结合起来讲,既给我们新生普及了河海文化,又让他们感受到了学习的氛围。同时,针对网络社交平等、互动的特点,构建起“教师引导、朋辈引领、知行合一”的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机制。一方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组建以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和学生工作干部为主体的网络思政工作队伍,主动触网、善于用网、借网育人,通过网络空间研判学生思想动态,借助网络平台主动发声发言,发挥专业优势进行释疑解惑。另一方面,充分发掘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组织学生团队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研,形成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认识、砥砺品格、朋辈相携、为人师表的新型育人机制。这样,突出了师生“双主体”作用,打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网络空间。另外,我们还将辅导员队伍纳入到我们理论课的教师队伍中,努力构建专兼职思政人员协调配合的大格局。

  总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应当始终葆有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鲜明意识与行动自觉,始终树立理论导向、问题导向和实践导向,不断研究新情况、把握新变化、回应新问题,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守好主阵地,引领高校文化发展之先的作用,真真实实地做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引路人,全面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以优异成绩喜迎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作者:刘兴平,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

 

 

标签:

责任编辑: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