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科教文体 > 正文

0

苏州两位年轻人讲述留学遇险经历 在海外学习生活安全是“重中之重”

来源:中国江苏网-扬子晚报   作者:周晓青   2017-09-22 09:56:00

  又一名赴美留学的中国女生遇害,引发社会关注——

  苏州两位年轻人讲述留学遇险经历 在海外学习生活,安全是“重中之重”

  当地时间9月18日晚,美国佐治亚警方在当地一幢公寓内发现一具女尸,警方根据体型、穿着等诸多线索,初步判断死者正是此前失踪的佐治亚理工学院毕业的中国女留学生。今年6月,中国访美学者章莹颖被绑架,截至目前已经失踪超过100天;7月,一对在日本留学的中国姐妹离奇失踪,10天后当地警方找到了两人的尸体。境外留学频频凸显安全隐患,学生们该如何防范?昨日,家住姑苏区平江街道的两位有留学经验的年轻人,分别讲述了自己在遇到危险或潜在危险时的应对方式。

  讲述人:小刘

  国家和学校:从苏州高中毕业后赴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学习

  亲身经历:陌生女子求助搭车,身陷险境“花钱消灾”

  小刘家住平江街道官渎社区,高中毕业后赴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留学。由于在国外待的时间较长,并且有定居打算,小刘上学期间便购买了一辆汽车。

  今年3月份,小刘开车回家经过一个路口时,见到一名女子站在路口,女子将小刘的车拦下,问小刘能不能送她回家。“她说的地址正好顺路,出于热心,我也没有多想就答应了,毕竟当时那个位置想要打车也很难。”小刘告诉记者,大约开了15分钟后,小刘被引导到了一处较为偏僻的地方,与女子最开始说的位置稍有偏差。“道路两边是一排排的房子,不少女子穿着奔放站在那里,还有不少有纹身的黑人壮汉在那里聚集,感觉每个人都凶神恶煞看着我。”此时女子告诉小刘说,消费一次50加拿大元,小刘才知道她是性工作者,也就是俗称的“站街女”。

  陌生的环境再加上周边场景让他感到了紧张恐惧,只想着尽快离开,所以赶忙给了50元,女子才下了车。那次过后,小刘再也没有在路上随便搭载过顺路的人,他也把这件事告诉了身边的留学生,希望大家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随便和陌生人搭讪,去不熟悉的地方。

  讲述人:小冯

  国家和学校:参加一项游学项目,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进行一个月的学习

  亲身经历:偏僻地区遭遇跟踪,微信求助同伴成功脱险

  90后小冯居住在平江街道东环社区,目前在一家外企工作。2014年时,正准备上大四的她和同学一起报名参加一项游学项目,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进行一个月的学习。

  小冯告诉记者,参加项目的学生一共有40人,加上一个带队老师,学生们被两两分成一组,居住在一家homestay,除了周一至周五白天上课的时间,下午3点放学后都可以自由活动。

  “一般我们是两人或多人行动,有一天我一个人去看望高中同学,回家就晚了一些,印象中已经要9点多了。”小冯回忆说,等地铁时就感觉有人在后面盯着自己,想到下了地铁后还有一段公交车和夜路要走,就有点慌了。等公交车时,尾随她的男子变本加厉站在了小冯的身后,慌张之间小冯赶忙往人多、灯亮的方向走,在路灯下等车,同时,赶紧在一起出国的团队群里发了求助信息。“老师很快回复了我,让我往人多的地方去,避开偏僻的小路,不要坐在公交车的后排,否则发生危险时,前面的乘客会注意不到,其他同学让我赶紧报警寻求帮助。”由于不确定对方的意图,又担心语言上沟通有障碍,小冯没有贸然报警。

  得知小冯可能身处险境,小冯的舍友和homestay的男主人来到附近的公交车站台等她下车,尾随的男子见状没有继续跟上,而是乘车离开了。小冯表示,当时特别紧张,但幸好没有慌乱,及时向老师和同学求助,最终化解了危机。

  ■提醒

  赴海外留学,要带上《中国领事保护和协助指南》

  在一家名为留学社区的网站上,网友总结了11项海外生活安全常识,包括学习法律法规及与自己密切相关的政策、谨慎交友、守住自己隐私、看管好自己的重要物品、不做任何违规之事、出门远行尽量与同学朋友结伴等等。不难看出,外出安全被摆放在了重要位置,11条中涉及出行问题的就达到了3条。

  记者在中国领事服务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汉堡总领事馆的官网查询到了一份同样的《中国公民海外安全常识》。除了常规的出行必备、行前推荐等,《常识》着重从出行安全、居住安全、医疗安全、突发事件应对、特殊地理环境、气候应对等方面,介绍了安全注意事项。在出行安全中,《常识》提醒海外公民,远离偏僻街巷及黑暗地下道,夜间行走尤其要选择明亮道路,尽量避免深夜独行,尤其要避免长期有规律的夜间独行。此外,不应随意搭陌生人便车,回避大街上主动服务的陌生人,不饮用陌生人提供的食物、饮料。

  在此提醒广大留学生,境外留学过程中,可携带一本《中国领事保护和协助指南》,认真阅读相关旅行提醒及安全常识,查明目的国中国使馆或领事馆的联系方式,确保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联络求助。通讯员张雨琛本报记者周晓青

标签:

责任编辑:戴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