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科教文体 > 正文

0

通过“小记者问两会” 她和文化厅领导探讨京剧传承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谢婷   2017-09-06 08:21:00

  资深晨报小记者、中国戏曲“小梅花奖”金奖得主张可为

舞台上的张可为。

  她是晨报小记者团队里的明星小记者,周身充满灵气;她小小年纪就走进国家大剧院表演京剧《贵妃醉酒》,并得到京剧大师梅葆玖的鼓励;作为中国戏曲“小梅花奖”金奖得主,她以晨报小记者的身份和江苏省文化厅长谈京剧传承。她就是就读于南京艺术学院附属中学高三的资深晨报小记者张可为。

  交汇点南京晨报记者 谢婷

  各路采访里练出的小记者

  作为一名京剧爱好者,张可为几次参加“小记者问两会”,关注点都和中国传统文化相关。在2011年两会期间,在晨报大记者刘海琴的带领下,张可为采访了时任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的高云伯伯,提出非遗传承项目京剧不被年轻人所广泛接受的现象,以及是否应该让年轻人传承京剧的问题,并得到高伯伯的表扬和鼓励。尽管采访的时间十分短暂,但张可为很为自己能采访到这样一位文化界的大咖而兴奋。

  2014年南京青奥会期间,张可为跟随大记者王晟走进青奥村媒体中心,采访对象不但包括奥运会冠军,还有各国代表团。张可为第一次意识到,采访内容不但有中规中矩的参赛感悟,还可以是有趣的旅行故事。当塞尔维亚代表团团长施泰纳面对面地告诉张可为,他十分喜爱吉祥物砳砳,还打算买25只存放在国家博物馆里时,“身为一名南京姑娘,周身燃起的都是自豪,更感受到身为一名晨报小记者的信心与使命感。”张可为说。

  小记者作品版上的文艺女生

  很多小记者认识张可为是通过刊登在南京晨报小记者作品版头条的一篇篇优美的文字。素来喜欢读书,也喜欢捕捉生活中的吉光片羽,当选晨报小记者以来,张可为更是坚持投稿,共计数十篇作品登上南京晨报。最打动读者心的,莫过于那篇《我家门前的花店》。“那是身边真实发生的事,每每路过,我就观察卖花老奶奶的神态动作,以及花儿的模样,我想,这大概就是参与小记者教给我的:勤于观察,善于从细节中捕捉。”

  勤于练笔更是锻炼着张可为的写作能力,每每参与采访,她总能带来热气腾腾的采访手记,写新闻的速度不逊资深大记者,而这样的写作功底,也为她带来了更多采访机会。

  世界舞台上的小艺术家

  多年资深晨报小记者生涯,不但提高了张可为的写作水平,还锻炼了她的胆量。参加大型演出时,其他演职人员多是团队出演,单兵作战的小可为,硬是靠着晨报小记者的强大胆识,表现出了一名艺术家的范儿。

  2011年,张可为走进国家大剧院表演京剧,并得到京剧大师梅葆玖的鼓励。2012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张可为在来自55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名青少年面前表演自己的拿手好戏——京剧《穆桂英挂帅》。2013年,“中华文化大乐园——优秀才艺学生交流团”悉尼中秋演艺会在悉尼市政厅上演,来自中国的青少年艺术新秀和小童星、悉尼当地学校的华裔学生表演了精彩的歌舞、民乐、戏曲、杂技和武术等节目。张可为以中国戏曲“小梅花奖”金奖得主的身份表演了一段京剧《贵妃醉酒》,使侨胞们感受到国粹艺术的魅力。

  从每次实践活动中感受社会责任感

  担任晨报小记者近十年,张可为最大感悟就是:“遇到问题的时候,先冷静从容地面对;在登上舞台或是集体活动中不害怕、不怯场,落落大方;在日常生活中,用敏锐的洞察力去观察周围的一切。”作为晨报小记者团队里的大姐姐,张可为想和小记者们分享:“请珍惜你们参与的每一次社会实践活动,用一点一滴的努力,开拓视野,积攒信心和力量,感受到属于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标签:

责任编辑:苗津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