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科教文体 > 正文

0

南京首次发现本地区明代城砖窑址 将建考古遗址公园

来源:文话南京   2017-07-25 19:18:00

  作为“中国明清城墙”申遗的“领头羊”,南京明城墙的一举一动备受关注。

  7月底的南京酷暑难耐,然而在考古发掘现场,一项与城墙申遗相关的重要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考古工作者正在对栖霞山附近的“官窑山遗址”进行发掘,该遗址是明代烧造南京明城墙城砖的一处大型官办窑厂遗址。

 
考古发掘现场

  这是全国范围内首次对南京明城墙相关窑址群进行的大规模考古发掘。

  它的发现,对于深入研究南京明城墙的建造过程,以及南京明城墙申遗具有重要意义。

  已发现205处古代文化遗存

  官窑山遗址位于南京市东北郊栖霞区的栖霞街道,西距著名的“栖霞山风景名胜区”约1.2公里。北临长江、东至李家山、西至工农路、南至疏港大道。

 
官窑山遗址位置图

  该遗址的发掘,是为配合南京紫金(新港)科创特区北片1号地块的开发建设而开展的考古工作。

  从2016年7月至今,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在栖霞区栖霞街道官窑村周边勘探发现205处古代文化遗存,其中包括窑址110座、墓葬84座、烧坑11座。

  现场考古专家表示:“目前发现的就已经有这么多,随着考古工作的持续开展,这些数字很可能还会增加。”

 
官窑村官窑山中部发掘区(航拍)

  该区域的窑址均位于山岗的坡地上,形制类型多样、时代特征明显,极具特色,目前已发掘25座。

 
官窑村官窑山中部发掘区(发掘现场)

  通过一年多的考古勘探与发掘证明,该遗址是明代烧造南京明城墙城砖的一处大型官办窑厂遗址。

  专家表示:“如此大规模的窑厂遗址,并且明确发现与南京明城墙的修造有关,在全国范围内的考古发掘上来说还是第一次。”

 
窑址

  首次发现南京本地区明代城砖窑址

  2002年,有关考古专家在栖霞区官窑村发现明代上元县烧造城砖的窑址,现场采集到“应天府上元县”铭文的残砖。2013年,“官窑村官窑遗址”列为栖霞区文保单位。这是迄今南京本地区明代城砖窑址的首次发现。直到2016年7月,各方面条件具备,对这一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才正式开始。

  在新一轮调查中,不仅发现了在标识碑旁的1座窑,还在附近发现有河道,并且有“官窑村”、“官窑路”等地名,从而佐证了这里确是明代“官窑”。

 
标识碑旁的1座窑
 
附近发现有河道

  专家介绍,由于修造明城墙需要大量的城砖,当时有三大行省、70多个府、170多个县都参与到烧砖的工作当中。因此尽管明城墙修建在南京,城砖却是来自长江中下游的多个地区。

  产自南京本地的城砖有没有呢?有!当时隶属于南京应天府的上元县、江宁县、溧水县、句容县都设有窑厂,但目前发现的城墙造砖窑址,只有本次考古发现的古上元县窑址。

 
窑址

  解谜:官窑为何选址栖霞寺附近?

  为什么官窑选址在栖霞寺附近?考古专家认为,这与当地的土壤地质条件有关。

  首先,这里的土壤为黏土,很适合烧砖,造砖可以就地取材。

  其次,造好的砖块需要运输出去。砖块较重,人力运输费时费力,靠近长江就可以借用水道。此次考古中也发现,官窑村官窑遗址附近有河道,极有可能就是用于运输城砖的。

  “古人设置窑厂,或者其他大规模的作坊,都是有详细规划的。”现场考古专家在感叹古人智慧的同时也作出推测:长江中下游其他地区的窑厂,应该也具备相似的地质条件。

 
窑室洞壁上人工开凿的痕迹仍清晰可见

  窑内出土大量明城砖碎块

  尽管酷暑难耐,现场的考古发掘工作仍在紧张有序地开展。

 
考古工作者顶着骄阳发掘窑址

  发掘表明,这批窑大部分为圆形馒头窑。其中发掘的两座圆形窑均见火膛、窑床和烟道等结构,径长4-5米,窑内废弃堆积中均出土大量明城砖碎块,砖质细密坚实,一侧模印有“应天府提调官府(丞王恪)……上元县提调官县丞(李健)”,另一侧模印有“总甲赵才甲首……造砖人夫……”等砖铭。

 
出土的碎砖

  出土城砖上的“应天府提调官……上元县提调官”等砖铭,证实这是明代南京本地烧造城砖的大型官营工场。它的发现对于深入研究南京明城墙的建造过程,以及南京明城墙申遗具有重要意义。

 
出土城砖上的“应天府提调官……上元县提调官”等砖铭。

  看着考古工作者冒着严寒酷暑挖掘出的遗址,不妨对照古书中的记载,来想象一下古人是如何造砖的。

  明代《天工开物》砖瓦图解中记载:

  “砖成坯之后,装入窑中,所装百钧(300斤)则火力一昼夜,二百钧(600斤)则倍时而足。火足止薪之候,泥固塞其孔,然后使水转锈……凡火候少一两则锈色不光,少三两则名嫩火砖。火候多一两则砖面有裂纹,多三两则砖形缩小拆裂,屈曲不伸,击之如碎铁然,不适于用。凡观火候,从窑门透视内壁,土受火精,形神摇荡,若金银熔化之极然,陶长辨之。”

  可见火候之于烧砖的重要性。在此次发掘的窑址中,有的窑还能看到“观火孔”,就是用于观察窑内火候的。

 
此处窑址可见窑顶坍塌后二次修建的痕迹

  窑址区域将建考古遗址公园

  另外,在官窑村南部的山岗内还发掘了13座明代中晚期至清代的窑址,形制有圆形、长方形和梯形三类,不同形制的窑的发现对研究窑业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长方形窑
 
梯形窑

  本次还发掘了70座六朝至明清时期的墓葬,出土鸡首壶、盘口壶、滑石猪、铜印章、青瓷碗、青瓷盘、韩瓶、铜钱、发簪、耳环等遗物。

 
发掘的竖穴土坑墓及陪葬品

  发掘的墓葬多为土坑墓,其中也有砖室墓,根据出土遗物和墓葬结构判定时代为东晋。

 
砖室墓

  尤为重要的是,墓出土一枚“琅琊国中尉司马”的铜印章,为东晋建康地区琅琊国的地望和东晋建康地区的土断制度等学术问题的研究提供材料。

 
① 铜印章
 
② “琅琊国中尉司马”

  鉴于考古成果的重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该地块的文物保护工作,对窑址密集的大面积区域进行原址保护,规划建设考古遗址公园,进一步保护、利用和展示。

  目前发掘工作仍在有序地进行中,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将放在揭示该窑场的管理机构、生活配套、存放、运输水系等相互关系,以期全面了解该官营工场的整体面貌。

  新闻加点料

  2016年,南京共完成考古勘探项目246项

  近一年来,为适应南京文物保护工作与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指导下,我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积极稳健地推进我市考古工作机制的改革,坚持超前考古、开放考古、主动考古、科学考古的原则,考古工作本着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关系,重时间、效能、质量相结合,取得一系列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1)为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市政府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先后出台了《南京市地下文物考古工作办法》(2016年10月颁布)、《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2017年3月颁布)两个具有指导性的文件,规范了我市考古的工作流程;

  (2)今年3月完成了南京市考古勘探外包服务建库工作,通过公开招标的形式遴选了13家资质单位及5家民营公司参与我市的考古勘探工作,基本解决了长期以来考古勘探项目严重积压的问题;

  (3)考古工作坚持科学性的原则,在长期考古工作实践的基础上,以江北新城建设项目为试点,对该区域内的考古工作方式和流程做出调整,提高考了考古工作效率、切实做好服务全市社会经济发展;

  (4)今年4月,我市成立了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增加人员编制、加大考古设备的投入,筹建江南、江北两个考古工作站等。

  2016年,共完成考古勘探项目246项,738万平方米;完成考古发掘面积1.05万平方米,出土文物标本3500余件。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天隆寺遗址、冯韦村后山头六朝至明代墓地、官窑山遗址、秣陵中庄周代遗址、夏家塘春秋土墩墓遗址、白下路六朝园林遗址等,对我市历史文化保护起到积极作用。

标签:

责任编辑:苗津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