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艺评】《白鹿原》收视率逆袭给业界启示
21日晚,精耕细作、荡气回肠的77集电视连续剧《白鹿原》落下了帷幕。经历了最初的“叫好不叫座”之后,《白鹿原》逐渐以其优秀品质、史诗气质赢得了观众的广泛认可,收视率一路上扬并连续多天保持第一,创造了70亿的单网独播量,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在刷脸、特效当道,烂剧、雷剧充斥的当下,《白鹿原》收视率逆袭并成为“现象级”电视剧,从多个方面给影视业界以深刻启示。
近日,在一个影视节论坛上,有业界“大佬”炮轰雷剧、烂剧太多,不过,他的理论出发点是“有什么样的观众就有什么样的影视!”言下之意是,观众审美水平的低下“倒逼”影视剧质量的下降。其实,这是狡辩式的伪命题。拿《白鹿原》来说,起初,沉浸于“花花世界”的观众对“遥远的黄土地”并不感冒,导致收视率一度低迷。但连续播出数集之后,其生动的人物形象塑造、精彩的情节营构以及史诗般的气质,逐渐“抓”住了观众的心,也让观众慢慢“回过神来”,赢得了几乎一边倒的认同。其实,如今的观众见多识广,有很高的审美水平,同时,优秀之作还能够进一步提升观众的审美水准,只要你付出足够多的努力,真正拍出优秀之作,就不用担心“知音难觅”!
如今,影视界充斥着浮躁之气,制造爆点、恶意炒作、哗众取宠,追求的是“短、平、快”,恨不得一夜之间就把名利都变现了。客观上说,也有一些人在这种投机中赚得盆满钵满,比如“小时代”系列,但这样的影视快餐无法给人真正的精神营养和艺术享受。《白鹿原》剧组追求的则是“慢工出细活”的工匠精神:吃透原著精髓,花数年时间精心打磨本子;数百名演职员长时间深入黄土地体验生活;人物塑造精益求精,张嘉译饰演的白嘉轩、何冰饰演的鹿子霖,被观众誉为“每一根皱纹里都有戏”。不但如此,年轻演员翟天临饰演的白孝文伪善与投机入木三分,姬他饰演的黑娃叛逆与盲目互为表里。这几年,很多年轻演员因走穴、抠像、滥用替身而备受诟病,《白鹿原》里的年轻演员,没有浮华的偶像化运作,只有按角色需要“拼演技”的精彩表现。一部优秀之作,其实培养了一支队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净化了影视剧市场。对影视界人士来说,面对《白鹿原》应该有所反思:浮光掠影的东西也许能一时“骗”住观众,但终究无法彻底“征服”观众。只有在每一个细节上认真打磨,真正拿出诚意之作,才能进入观众的心灵世界。也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传之久远”,收获“叫好又叫座”的美誉。近年来,《琅琊榜》《北平无战事》等电视剧,之所以能够让观众津津乐道,正是因为它们都是品质之作、良心之作。
面对《白鹿原》一开始的“叫好不叫座”,一些人认为是题材因素而导致“当下性”不足的缘故。其实,任何题材都有“当下性”,无论是历史题材还是现实题材,无论是城市题材还是乡村题材,只要注重现实观照,注重价值提炼,都可以和当下的社会生活、文化潮流产生勾连与共振。拿《白鹿原》来说,观众一开始可能感觉到这种乡村历史与自己的当下生活有些遥远,远不如《欢乐颂》等反映城市生活的电视剧“吸引人”。不过,随着剧情的逐渐深入,其揭示的乡土社会的底色、传统宗法文化的历史命运等等,对当下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来说,都是重大的文化命题,观众只要细细品味,都能从中各取所需、若有所思。
说到底,真正优秀的文艺作品,往往都具有超越时空的魅力,这应该给影视界业内人士以启迪:电视剧虽然是大众娱乐产品,但最核心的依然是审美功能与思想价值。只有坚持艺术本位、价值本位,直抵观众的心灵世界,寻找到社会历史的内在逻辑,才能创作出受观众欢迎的品质之作。贾梦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