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是离别季 看看名校大学生怎么上“最后一课”
这两天,南京多所高校举办了2017届本科生毕业典礼。6月是离别季,也是启程时,大学生们即将告别大学生活,迈入社会大舞台。在临别之际,各所高校都是怎么给学子们上“最后一课”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南京大学
校长连续12年为毕业生上“最后一课”
毕业典礼上,南大党委书记张异宾在毕业微电影《你的节拍》中,深情点赞同学们将精神人格塑形的年华献给南京大学。他说,百年南大可能不会提供点金的魔杖和功利的捷径,“但能会让你在公共交通工具上第一个站起来为老弱者让座,这不是小事,是诚的底线;它会给你一个入世时平静的心境,永远不会疯狂于物欲和流行,这不是落伍,是静的质性;它会让你的枕边始终放着几本不那么时尚却闪着光芒的书,心中永远响着非及物的圣乐和诗篇,这不是守旧,是雅的压舱石;它会让你在祖国需要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担当大事,决不苟生,这不是弄潮,是勇的铁血。”
“我已经第12次站在这里为大家送行了,亲眼目睹了一批又一批的南大学子充满激情地离开我们共同的家”,陈骏校长感言。继2014年的“孝道”,2015年的“忠诚”,2016年的“和”之后,今年,陈骏校长和学生们说起了“嚼得菜根,做得大事”。
“嚼得菜根”寓意深刻,它很好地回答了怎样才能做大事的问题:“嚼得菜根”体现的是不惧艰苦、吃苦耐劳的精神;“嚼得菜根”提倡的是尊重客观规律、坚持脚踏实地的一种智慧;“嚼得菜根”重视的是一种宠辱不惊的修养;“嚼得菜根”强调的是“取法乎上、锲而不舍”的一种品质。实习生何彩俪
扬子晚报记者杨甜子
南航
肯尼亚学霸发言:要做一带一路的使者
昨天,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典礼上,一位特殊的学生代表的发言引发了全场的注意。这位小伙子来自肯尼亚,“四年前,我有幸作为新生代表在开学典礼上发言,四年后,我又站在了毕业典礼舞台上。”如果不是深目高鼻的长相,南航“飞行器设计”专业毕业生,肯尼亚的兰加特的发言,听起来就是一个地道的中国大学生。
“毕业后选择中兴公司,是因为它有一个将我的国家和中国联系的纽带。让我即便回国后发展,自己还会和中国有关系”,兰加特说,“我会作为公司的一员,回到中兴驻肯尼亚分公司工作,现在我的梦想,是做一带一路上的使者,为促进祖国与中国的交流贡献力量!”
扬子晚报记者杨甜子
南信大
毕业典礼来了一位“杰克船长”
6月20日,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毕业典礼上,海洋科学学院的董昌明教授激情四溢、金句频出,不仅讲述了自己有趣的人生体悟,还打上了满满的“鸡血”,为毕业生们上了最后一堂“励志课”。董教授是一名心怀星辰大海的科学家,是一个学生眼中像“杰克船长”一样的老师,是一名立志推广中华文化的使者,还是一位激情四射的足球教练和裁判。
“一次我在青岛的海边游泳,谁知返途时一下子陷在了海沟里。那一刹那,真是头脑空白。我在心里说:‘老妈,儿子只能来世再报答您了’”。
在毕业典礼上,董昌明和学生们分享了这个故事。他是大山里长大的孩子,直到在青岛读研时才对海洋有了直观的印象。一次海水退潮时,他发现在高低潮之间的水面下有一个较深的海沟,便无知无畏地冲了过去,最后拼尽了全力才好不容易捡回一命。
这次溺水,并没让董昌明对海洋产生恐惧,反而激起了他的斗志。之后,他翻遍图书馆所有关于海底构造的专业书籍,研究透了近岸海底地形地貌,“原来大海这么有意思!”从此,董昌明对海洋着了迷。
“关注生活、研究生活,以小见大,日积月累,兴趣的大门也会慷慨向你敞开,它将是你不懈追求的动力。”董昌明对毕业生说。
通讯员林雯
扬子晚报记者杨甜子
南京工程学院
为毕业生定制四年“数据报告”
“2013年9月,你背起行囊,跨越108公里,从扬州来到南京;你的生日是1994年11月10日,你与同年级17位小伙伴同年同月同日生;300次进出图书馆,556次书本借阅……”南京工程学院为毕业生送上了一份特殊的毕业礼物——一份记录个人大学四年生活点滴的“大数据报告”,用数据帮学生找回大学记忆,找回曾经的感动……
这份取名为“我如歌的光阴故事”的大数据报告详细记录了近6000名毕业生四年来的生活、学习的点滴,将精彩的大学生活重新生成一页页图片自动在眼前播放,电力工程学院毕业生倪爽按提示在学校微信公众号页面输入姓名、学号后,一份设计精美的图文微信便发到了他的手机上。“毕业礼物,有学校送花,有学校送书,有学校送照片,而我的母校把大学四年都送给了我们!”领到这个礼物时,倪爽瞬间泪奔。
通讯员张文莉
扬子晚报记者蔡蕴琦
晓庄学院
党员毕业生以特殊方式告别母校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6月19日下午,南京晓庄学院环境科学学院2017届全体毕业生党员齐聚学生公寓党员工作站,开展在校期间最后一次党日活动。党员工作站前任站长、毕业生党员袁子杰带领党员们面向党旗,举起右拳,庄严宣誓。
李维平王沁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