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科教文体 > 正文

0

提升公信力 破解“老不信”

来源:中国江苏网-新华日报   2017-06-06 06:46:00
江东观潮今年南京一些学校的新生报名出了一景:尽管校方反复解释“辖区内孩子只要手续齐全都能入学”,无论校方如何苦口婆心劝说家长别再排队,但一些家长还是拿着板凳,自发编号,通宵达旦到校门口排队。校方明明作出了承诺,可家长依然坚持排队,这一则说明一些家长固执己见,偏听偏信;二则说明有关部门在百姓心中的公信力不足。

  中国江苏网6月6日讯 今年南京一些学校的新生报名出了一景:尽管校方反复解释“辖区内孩子只要手续齐全都能入学”,无论校方如何苦口婆心劝说家长别再排队,但一些家长还是拿着板凳,自发编号,通宵达旦到校门口排队。

  校方明明作出了承诺,可家长依然坚持排队,这一则说明一些家长固执己见,偏听偏信;二则说明有关部门在百姓心中的公信力不足。本来,学校、机关等公共部门和单位,在群众心中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只要发了话,那就应该是一锤定音。然而,由于有的部门缺乏信用意识,在百姓面前说话不算话,或言行不一,或出尔反尔。久而久之,老百姓就会宁愿相信自己的判断,也不相信有关部门的解释。

  老百姓对官方解释“老不信”,值得深思。搞市场经济,信用是十分重要的资源,官民之间、企业之间、百姓之间信用缺失、信任淡薄,将极大地抬升经济社会运行的交易成本和制度成本,造成不该有的摩擦与效率损失。破解老百姓“老不信”,政府部门必须带头示范,重塑形象,重建信任,切实防止“朝令夕改”等失信现象的发生,持之以恒提升政府公信力。

标签:公信力;家长;部门;一些;校方;百姓;信用;老百姓;之间;解释

责任编辑:孟涛